#
如今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都用上了隐藏式车门把手。这种把手藏在车身里,车解锁时自动弹出,车锁上又缩回去,让车身看起来光溜溜的,很有科技感。可就是这个看似酷炫的设计,现在却麻烦不断,真的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隐藏式把手的 “前世今生”
隐藏式车门把手可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新鲜玩意儿。早在 1952 年,奔驰就在 300SL 车型上首次使用了它 ,那时候主要是为了让车跑得更快,因为把车门把手藏起来,能降低风阻,车子开起来就更顺畅,而且车的外观也显得更上档次。不过,当时这种设计成本高,所以只在少数超级跑车和豪华车上能看到 。
直到 2012 年,特斯拉在初代 Model S 上用了隐藏式车门把手,一下子让它火了起来。新能源车特别需要降低风阻来增加续航里程,隐藏式把手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再加上它自动弹出、收回的样子很有仪式感,看起来超酷,于是其他车企纷纷跟风,不管是十几万的新能源车,还是更贵的高端车,都开始大量使用隐藏式车门把手 。
好看不好用,问题一大堆
隐藏式车门把手虽然好看又有科技感,但实际用起来,毛病真不少。冬天的时候,尤其是在北方,气温特别低,隐藏式车门把手很容易被冻住。车主拿着车钥匙去解锁,把手却弹不出来,怎么弄都不行,只能又是拿热水浇,又是用吹风机吹,折腾半天才能打开车门,特别耽误事 。
下雨天也不让人省心,要是雨水进到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传感器里,它就会失灵。有时候车门半天打不开,有时候又莫名其妙自动打开,让人头疼不已 。
更严重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隐藏式车门把手可能会变成 “夺命杀手”。这种把手大多是靠电子控制的,车撞了或者起火了,很可能会断电,这时候电子把手就没法用了。2022 年辽宁有一辆特斯拉起火,因为车门把手弹不出来,救援人员只能撬门救人,大大耽误了救援时间,要是里面有人,生命安全就会受到极大威胁 。而且,不同品牌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应急开关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标识还不清楚,普通人在紧急情况下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开车门逃生,这是个大隐患 。
工信部出手,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出现的这些问题,2025 年 5 月 8 日,工信部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这个意见稿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求车企给隐藏式车门把手增加机械解锁装置,就算车断电了或者出事故了,也能通过机械方式打开车门,给大家留一条 “活路”。比如说,可以在车里装个拉索,直接连着门锁,或者设置一个独立的应急拉环,这样关键时刻就能手动开门 。
其次,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急开关标识有了严格规定。以后应急开关的位置要用荧光或者反光材料标注出来,而且尺寸不能小于 3cm×5cm,还得统一用国际上通用的 “逃生箭头” 符号,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知道怎么操作 。
另外,意见稿还提高了隐藏式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标准。要求它们通过动态冲击测试,就算车以时速 50km 发生碰撞,车门把手也得保持正常功能,抗压强度也从原来的 150N 提高到 300N,这样在事故中,车门把手就不容易损坏,能保证车门正常开启 。
车企要行动,未来更安全
工信部的这个举措,就像给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车企必须得重视起来,做出改变。现在已经有一些车企开始行动了。比亚迪设计了 “龙鳞把手”,它把机械装置藏在滑动盖板下面,既好看又安全 。大众 ID.7 系列用的 “扣碗式” 门把手,往上一抬就能开门,符合人体使用习惯,还能减少风阻 。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未来肯定会有更多车企加入到改革的队伍中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