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汽车圈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简直比股市还刺激?光9月不到一个月,车圈就有48位高管换岗,10大品牌一把手换防,其中长安阵势最大。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么多人事调整,是行业真的转型,还是为了作秀?咱们掰开揉碎聊一聊。
首先,为什么会突然搞这么大的动作?其实汽车行业这两年正经历一场地裂天崩的大变革。油车的退场和新能源智能化赛道的冲刺,让所有车企都喘不过气来。外面有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大鳄猛冲,里面又有小米、蔚来、理想等新势力搅局,原来的那套“国企慢慢磨,合资主打安稳,民企稳住技术”的路数,真不灵了。谁反应慢一次,就是生死挑战。所以,管理层不换血,不找准枪口,对不起,自己就能成历史课本的反面例子。
我们先说说长安,这次的换岗最引人注目,一个月9个高级岗位大洗牌,简直像“换班主任”一样。但你以为这是作秀吗?其实人家是正儿八经有策略的。长安这两年磨刀霍霍,全面加码自主品牌,开启合资新布局,还把阿维塔、深蓝等“未来牌”抬到台面。关键岗位让出过国、玩过自主、懂新能源的大将上位,要的就是能冲破原有体系,把那些明明有希望但思想守旧的块面“激活”。有阿维塔的王辉,之前主攻海外,明显是“冲世界市场”的先锋;启源、引力板块则稳住国内销量大盘。用得人对,干得活,自主品牌才能不做井底之蛙。
再来看广汽,不仅副总辞职,还闹出了反腐新闻。熟悉体制的都明白,一边换血一边反腐,说明公司真要大变,把潜规则连根拔。不查不行,不查人心就齐不起来。广汽还全球招高管,市场化引进人才,说明谁有本事,位置就给谁。再不走这步,新能源赛道锤一锤就趴下,没人等你慢慢想明白什么叫“组织进化”。
说到东风,有点像“自家兄弟轮岗”。不仅自己的猛士总经理去干合资,把玩新能源的经验“输出”到合资板块,加速本田电动化。这背后其实是老国企想变得灵活点,把自家好种子撒到潜力大的田地,别到时候合资成包袱,自主也起不来,那就两头空。
民营大户怎么应对?其实比国企还精得多。比亚迪明摆着全面进攻智能化,抢斑马智行CTO过来搞智能座舱、智驾等,直接就是“技术为王”。舱驾一体化,今年团队整合、产品也规划,对外说的是“战略”,其实无非就是谁能做出能卖的车,谁能比特斯拉聪明,比苹果便宜。吉利让技术副总裁去沃尔沃,就是想让集团最懂产品开发的大拿把合资唤醒,别在BBA压力下混吃等死。
看长城,虽然说秘书辞职那点小动作,看着不大,但其实背后就是治理结构升级。公司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细,决策得快,不得不把官僚主义打掉。其实长城真的得紧点,要不然哈弗、坦克这些千万别刚火就涮锅凉。
新势力“挖人”花样多。小米从兰博基尼、保时捷、宝马乃至法拉利“挖墙脚”,据说今年6个国际大牌高管被雷军搞到自家公司。怎么想?其实就是小米知道,品牌要想打出去,不靠“雷布斯段子”,得靠有国际范的团队。不光做手机爆品,还要做汽车爆点,欧洲市场、设计品质、市场话语权,这都得靠人。新势力里无论是蔚来的产学研结合,还是理想直接大换架构,把原先的三块团队拆成11块,把立过军功的负责人推上来,其实也是人少战线长,需要“个人英雄主义”顶一阵。为什么?新赛道没经验,得多尝试、高效调整,一锤接一锤试出来。
海外车企和供应链巨头日子也不好过。雷诺大换血,供应链巨头采埃孚CEO直接下课。德国巨头都扛不住,CEO干不到三年就被换。为啥?老欧洲车圈吃惯了贵肉,忽然发现电动化、市场下滑再加上全球供应链危机,动不动万人游行,董事会怕裁员怒火烧到头上,不换领导风险更大。所以换人就是传递出“我们还想活,还想变”,千万别变得像诺基亚。
你说,换帅=有戏吗?其实,光换帅当然不能直接让公司牛逼。方向对不对、制度能不能定住、业务板块搭得好不好、底下能不能打胜仗,这才是重点。对国有车企来说,人事调整还要防止“走过场”,不能光是面子工程。比如几个关键岗位一变,剩下的还在推皮球,有用吗?对民营大户来说,人才确实牛,但这么多人才流动太快,新来的能不能服众、理念合不合,别又赶上一茬“空降兵水土不服”。新势力最怕方向混乱,刚拆完又合,今天说开放明天又封闭管理,到时候团队心气没了,再牛的AI算法也白搭。
其实,大家换帅背后的焦虑都一样——如何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深水区活下来,还能活得比别人好。老车企哪怕背后有大树(政策、资金),也不是保险单。新能源、新技术不发展,靠吃余粮,迟早被淘汰。新势力看着风头正劲,背后资金压力、电池和供应链危机,烧钱实验室谁都不敢保证能一直赚钱。所以换人,更像是一种“自救”。有个说法挺对——行业动荡期,不能光盯着技术,更要看“业务指挥官”能不能带人打胜仗。管理层走对了路,才能真正带动底下的创新,做出有用的车,卖给想买的人。
总之,这一轮车圈大换岗,表面是人事牌,底层是自救、是改革,也是最后的机会。下一步怎么走?不能指望人一换完车子就好卖,烧脑子的活儿才刚开始。未来谁能把人才用对地方、资源配足速度、业务搭出协同,那才是真正能活下来的“赢家”。换帅只是热身,他们得比拼谁跑得久、谁能不停地变。要不是这样,还真没多少人能活到下一个大换岗。
那现在问题来了,车圈这么多人事调整,真正能有几个企业把这股风应成大浪?你觉得下一个站上浪尖的是谁?抑或又是被潮水拍下去的下一个?
说到底,换帅千刀万刀,最后都是问“谁能撑住场子”,谁能做正确的事,谁能让团队打胜仗。汽车圈,等的不是一阵风,而是真正的“暴风雨之后”的坚强幸存者。你觉得呢?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