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的味道,从不是空口说白话,山东航空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一出,朋友圈都开始炸锅,有人说这叫“稳住了”,有人却直摇头,盯着那串数字咂摸半天,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净亏损9.36亿元,亏得不比去年少多少,油价都跌了,这账咋还没算明白。
这时候就有人问,山航咋就掉进这个坑里出不来了,难道高铁把空中人都吸干了,济南到北京、上海——高铁分流都超六成,航线收益就剩下个壳,机队再怎么长到138架,飞的地方和高铁重合得像双胞胎,票价还一年比一年低,咋个活法。
采访里遇到一名山航地服的小哥,苦笑着说,去年还想着能熬一熬,今年一看,身上的工牌都快成老古董了,票价低,客流分流,天天加班,工资还缩水,大家伙都在琢磨,这公司还能撑到啥时候。
换个角度想,山航全是窄体机,航线不是国内就是东亚、东南亚那几条线,去趟新加坡,顺带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尼、越南——能想到的都飞了,可票价一降再降,航油便宜了,赚的钱反倒更少,这种局面,谁能想到。
有网友留言,说山航和高铁对着干,明知打不过还要上,难不成指望哪天高铁罢工,没人坐火车转投飞机,这话听着扎心,其实也有点道理,航空是有天花板的,尤其在山东这种“高铁密布”的地方,空中还没起飞,地上已经跑远了。
自问一句,山航有没有想过转型,答案是想过——远程洲际,不现实,飞机没有,批文也难,开拓新市场,绕不过高铁,国际航线全是亚洲近邻,客流量有限,票价还得跟着市场卷,干着干着,发现怎么都没法跳出圈。
财务上更是个死结,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32%,同比还降了0.36个百分点,哪怕营业收入95.7亿,同比也只是微涨2.16%,这点增长,放在庞大的亏损黑洞面前,像是往海里扔一块石头,连个涟漪都难泛起。
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2025年6月底,国航的内部委贷资金已经给到山航75.5亿,没这笔钱,山航的压力得再膨胀一圈,表面看是“输血”,其实也是无奈,山航自家口袋空空,还要给川航增资12亿(上半年2.4亿),兄弟深圳航空又等着国航资金注入,山航这头增资计划却还遥遥无期,说急也不算急,说不急也有点扎心。
现场采访时,有一名老员工悄悄说,谁都知道现在是最难的时候,大家还在坚守,怕是再撑下去,连坚守的人都找不到,去年年终奖没了,工会活动砍掉,连免费机票都不敢多发,日子过得紧巴巴,盼望着转机,转机在哪儿,没人说得清。
网络上热议不断,有人给山航出主意,建议开辟全新中转业务,把济南、青岛变成二线枢纽,抢抢转场流量,可现实呢,航班时刻、转运配套、票价补贴,哪一样不是一堆麻烦事,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得不行。
对话一位航空分析师,他提到,山航不是不想变,是没条件变,市场份额被高铁一点点吞噬,国际市场又被头部航司把控,山航夹在中间,像是夹心饼干,外面看着完整,里面已经塌了,想突破,却又被局限死死。
有意思的是,2025年上半年,山航的旅客运输量2037万人次,同比只涨了3.35%,客座率提升了0.64个百分点,放在其他公司是喜讯,在山航这儿,成了“增长的错觉”,表面数据好看,实际利润更薄,运力投入386.4亿座公里,堆出来的不是红利,是更沉的负担。
一位山航债权人私下吐槽,去年本来想着今年能少亏点,结果一看,油价跌了,亏损还是在,哪里出的问题,自己都说不清,资产负债表上的“脏数字”别说外人,连他们自己都头晕。
山航的困局,归根结底,是模式困住了自己,机型单一、航线重叠、票价内卷、负债高企,任何一个点单拎出来都让人头疼,放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2025年,市场环境变了,山航还在原地打转,时间线往前推,出路却看不见。
有网友说,山航像是被困在电梯里的旅客,门开不开,报警器响不停,外面有人看着,里面的人急得团团转,这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眼下山航的增资问题迟迟没落地,兄弟公司都等着“救助”,山航却在原地画圈,2025年下半年会不会有奇迹,没人敢说,危机时刻,所有人都在等下一步,不敢多想,也不敢不想,这种局面,真是让人睡不着。
如果说2025年之前,山航还能靠惯性苟住,现在就是悬在半空的钢丝,风一吹,晃晃悠悠,掉下去还是爬上去,全看接下来几个月里有没有“神仙操作”,大家伙的心都悬着——这就是2025年的山航,危机时刻,故事才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