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宝马4S店保养还能玩出花?
真行,以前坐那儿喝星巴克,水果盘堆得像小型展销会,点心山姆直供,水还是百岁山,空气里都弥漫着“哥今天就是来体验人生巅峰”的味道。
记忆倒带回头看,像是活在一场被精心布置的小型社交秀里。
你一边啃着牛角包,一边刷手机,顺手把朋友圈定位一发,暗戳戳地等着点赞和羡慕。
那会儿,连前台小姐姐都能记住我家猫的名字,真不是吹。
结果今年,风格突变。
刚进门,咖啡区直接换了人设。
手冲冰美式?
小哥手里晃着壶,动作倒挺有仪式感,可喝一口,瞬间灵魂出窍,脑海里浮现:省成本省到牙缝里了吧。
水换成了三线水厂的“定制款”,瓶子设计努力过,味道就那样。
点心区更是低调得让人想笑,两个不知名的饼干孤零零地躺着,咬下去掉渣,心情也跟着扑街。
游乐区还在,小孩照样疯跑,但大人心里明明白白,氛围变了。
有朋友问,服务降级这么明显,宝马怎么想的?
你要说没点数据,谁信?
2024年上半年,宝马国内销量直接掉了6.4%。
新能源车一波又一波,BBA的高冷气质逐步被打回原形。
4S店利润缩水,运营压力全写在员工脸上。
新能源品牌卷配置卷服务,传统豪华品牌只能边降价边省钱。
全国4S店今年一季度利润跌了12.2%,表面上还在笑,后台管理估计早就哭花妆。
咖啡换便宜的,水果减种类,点心能省就省,反正客户习惯了,没人真的闹。
说起来,奔驰、奥迪、雷克萨斯也没好到哪去。
大家都在“降本增效”,就像体育圈里巨星退役后还得自己订外卖。
以前比谁家服务更殷勤,现在比谁家还能撑几种零嘴。
就差没让你自带杯子和茶包了。
你要是讲仪式感,朋友们会翻个白眼:真那么在乎,不如直接打折保养费,喝咖啡那点优越感留给朋友圈就行了。
但奇怪的是,大家嘴上吐槽,脚还是老老实实往4S店跑。
老客户开始自带咖啡和零食,等候区成了养车交流群,孩子跑得飞起,大人聊车聊生活。
仪式感褪色了,可人情味还在。
你说宝马4S店服务降级,真是“一刀切”吗?
也不全是。
管理后台在算计每个细节,前台阿姨还是会多问你一句,孩子是不是最近又长高了。
服务换了面孔,但那种“你属于这里”的感觉,还藏在一杯苦咖啡和一堆碎饼干里。
我倒是觉得,仪式感这东西,像球星的球鞋,穿久了也会破。
以前宝马刚进中国,4S店哪有什么高端服务,大家图的是那点机械信仰和品牌滤镜。
现在人人都讲理性消费,仪式感剩下的更多是心理安慰。
你看,体育明星转型当教练,光环没了,底子才见真章。
宝马保养变平淡了,售后专业、技术在线,才是真正能让人心安的底气。
偶尔还是会想念之前的“高光时刻”,可真到了修车换油,心思全在车况上,谁还真计较那点咖啡苦不苦。
讲真,这年头4S店降级不怪宝马,行业风向都变了。
新能源车砸钱抢市场,传统豪华品牌被迫跟进。
直营、社区门店、快修快保,效率上来了,情怀凉了。
你还在期待仪式感,行业已经奔着生存去了。
像体育圈里球员退役转型,谁还管你当年多风光,关键是现在怎么活下去。
仪式感这事,等于一场大型情怀收割战,收割完了,大家都要回归现实。
你还别说,仪式感这玩意儿,真是个玄学。
有的人来4S店喝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保养靠谱,技术到位,剩下的都能忍。
也有人就吃那一套,没了星巴克和山姆蛋糕,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这种心理落差,像极了看球赛,主队输了,观众还是会买票进场,哪怕清楚结局不再那么闪耀。
讲真,我在宝马4S店的故事,早就不是几块饼干和几杯咖啡能概括的。
你第一次来,满心期待,仪式感爆棚;后来见多了,发现大家都在慢慢学会自我补给。
成年人的世界,仪式感被淡化,专业和靠谱反而成了最后的底牌。
至于服务降级会不会让人转场?
不好说,大家嘴里说着不爽,身体却很诚实——下次保养还是照来不误。
你还记得第一次在宝马4S店保养时,那个水果任拿、咖啡任喝的下午吗?
你觉得现在服务缩水,会让你换品牌,还是自带零食继续?
留言区见,仪式感到底是面子工程,还是内心坚持,这事儿,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答案。
反正我就一边喝着手冲冰美式,一边琢磨,下次要不要自己带包瓜子来——谁还不是点子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