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

说到斯堪尼亚在中国建新工厂这事儿,说实话,不少人可能还以为就是一家欧洲卡车厂扩大生产,没什么稀奇。实际上,这里头可大有看头,特别是放在中国汽车产业和中瑞关系的大背景下,更能看出点道道儿来。很多人看热闹,但我要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个中外合作、互利共赢、产业升级的活生生案例,也是意义非凡的“中瑞建交75周年”礼物。

首先,大家都知道,中国这两年在汽车制造、尤其新能源车领域发展那真叫一个快。比亚迪、蔚来这些名字,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欧洲、甚至全球销量也都蹭蹭涨,外资车企是真的感受到了压力。以前欧洲品牌在中国就是高高在上,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你不升级就等着被淘汰。而斯堪尼亚,作为卡车里的“奔驰”,眼光自然要放长远。它在中国投20亿欧元建厂,绝不是“就地买卖”,而是明确地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抢占市场。关键是,还能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技术和人才优势,转身就把产品卖到亚洲其他地区,甚至澳洲去。

说到这儿,有人会疑惑,人家欧洲大厂干嘛不在自家投产?为何非得来中国落地?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汽车产业全球一体化了,哪里能提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完备的配套(像零部件、物流、IT支持等),企业自然往哪里去。中国不光制造业基础扎实,而且人才储备厚实、基建发达。更不用说,在如皋那地方,江苏本身就是汽车制造高地,各类配套产业链完善,这对像斯堪尼亚这样的品牌来说,有天然的吸引力。

这次斯堪尼亚新厂的定位也很清楚,不是搞个组装厂混混日子,而是真刀真枪搞研发、做整车、追求碳中和。这玩意儿绝对是“庙堂级”投资,意味着外资对中国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认可。260多项政策变化让外资在中国不光能“合资”,还直接能独资,决策自主——这一点其实非常关键。过去大家说中国只欢迎合资,外资没话语权,现在一步步放开,就是要吸引全球资源和能力,把中国制造推上一台新阶梯。

讲道理,斯堪尼亚选中如皋,位置也有讲究。离上海、长三角不远,物流贸易出海都方便。而且江苏地方政府对外资企业服务做得非常细致,配合度高。再有,中国市场本来就世界第一大卡车消费市场,说白了,外资看准了机会,抢滩登陆。你看它规划的年产能5万辆,还被中国叫话让尽快扩大产能,这说明上下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也反映了中方对合作的开放态度。

除了市场机会,斯堪尼亚这次还强调环保和绿色发展,说要用沼气、电力啥的实现零碳排放——放在两年前听着可能还虚,现在中国在新能源、环保领域已经遥遥领先了。欧洲企业来了中国,正好借力中国的环保基础设施和政策红利。如果最终真建成“碳中和工厂”,不仅自己节省成本、提升品牌形象,对整个中国汽车制造业来说,也是一种示范和带动。

有些人可能担心,“这么多外国卡车企业来了,中国货是不是压力大?”但我觉得,中国企业但凡经得起市场检验,都不会怕。别的不说,比亚迪能把电动大巴卖到欧洲、不怕奔驰宝马,说明我们的基本功够扎实。市场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本土品牌有压力,也有机会跟国际顶级品牌贴身肉搏,不能光靠政策保护得一时,还得技术、品质、管理都能过硬。斯堪尼亚这样的“狼”来了,正好倒逼中国商用车厂家把产品、售后、品牌做得更系统更国际。

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有驾
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有驾
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有驾

同时,斯堪尼亚可不是只顾本国利益,人家高层明确说了,不会仅仅专注于中国本地市场,而是想要出口亚洲和大洋洲。这背后意思很明显,未来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更是世界出口枢纽和创新中心。一辆在中国制造的斯堪尼亚卡车,将绕过欧洲直接发货到越南、马来西亚、澳洲、新西兰……这个“链”让中国地位发生质的变化,这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型的必经路径。

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现在中国越来越重视高质量外资、技术、管理经验的引入,尤其是汽车这种高技术复杂度产业。斯堪尼亚是全球顶级品牌,这样的企业大举进入,对中国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光有本地就业,还能带来先进管理体系、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经验,甚至对于高端制造中的自动化设备、IT支持、新材料应用,都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有驾
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有驾
斯堪尼亚中国建新厂,中外合作升级,出口亚洲大洋洲-有驾

说到这儿,大家该明白,这次斯堪尼亚新厂落户,绝不是简单的“外国企业来中国开工厂”。它是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能、市场、技术大融合。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补上短板的实战课——别人管理、自动化、物流有啥高招,咱都能现场学。对斯堪尼亚来说,在中国扎根,也意味着彻底拥抱最大、最活跃的汽车市场,这才是国际企业的“世界观”。

再从更高的角度说,这事为“中瑞建交75周年”送上了一份厚礼。老百姓可能没感觉,外交层面却看得非常清楚:外资企业这种“用脚投票”,说明中国市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中国不断调整政策,把门打开,让高水平外企来分享红利,也说明中国有信心、有底气搞好长期发展。这正好向世界昭示,中国经济活力没问题,市场规模、秩序、政策环境都能让真正想做长期生意的企业有安全感、获得感。

有朋友还关心,这是不是又给老外送低价工厂?根本不是,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不低了,但我们的供应链整合、管理效率、制造能力,全球比下来优势还在。外企只要来,算细账后绝大部分环节还是要依赖中国。说到底,全球产业链合作是优势互补,不是零和博弈。中国发展自己的高端制造,需要更上层的管理体系,更高标准的产品质量,跟这些欧洲大厂正面碰撞,学得快、转得灵,这本身就利大于弊。

不光是制造,今后跟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物流数字化结合,是另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斯堪尼亚也不是傻子,它知道中国的大环境在往高科技转,自己不跟上就会被淘汰。所以它提前一步,从源头给自己“换血”,抢得是未来十年的趋势红利。再过五年、十年,“中国造卡车走遍亚洲大洋洲甚至世界各地”肯定会变成现实,斯堪尼亚和中国都是赢家。

总之,斯堪尼亚在中国新工厂投产这件事能说明很多道理。它是一次中瑞产业深度融合,是对中国制造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市场推动下产业升级、对外开放和互利共赢的活生生案例。未来几年,随着更多外资企业高水平进入中国,本地企业也会不断升级自我,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肯定只会越来越强。说到底,方向对了、努力不止,全球都是中国制造的舞台,咱们的竞争力会越来越硬!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