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花纹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趴下去数接地的花纹数量。前胎压状态下看到6个花纹块接触地面,其实还算常见。不过单看这个数字意义不大,轮胎宽度不同,花纹设计也五花八门。我的那台家用轿车,冷车胎压保持在2.4bar左右时,前轮接地部分差不多就是五到六个花纹块。关键得看胎压表具体数值,每台车标准不一样,车门框或油箱盖背面基本都贴着厂家建议值。
胎压不足时花纹块接触数量会变多,整个轮胎看起来"趴"在地上。我有次后备箱塞满行李跑长途,后轮明显多压下去两个花纹。但反过来胎压过高,轮胎中间会鼓起来,着地的花纹反而变少。去年夏天高温,胎压监测突然报警,一看前轮飙升到2.9bar,中间花纹几乎悬空了。所以6个花纹正不正常,真得结合胎压数值看。
更重要是观察磨损均不均匀。上周洗车时发现右前轮内侧花纹快磨平了,外侧却还有5mm深,明显是定位参数出了问题。四轮定位仪测出来前束角偏差了1.2度,怪不得吃胎这么厉害。所以别光数着地花纹数量,定期用硬币检查沟槽深度才靠谱。国家规定花纹深度低于1.6mm必须更换,但实际雨天低于3mm抓地力就明显变差。我习惯三个月去修理厂用专业刻度尺测一次,毕竟轮胎是保命的东西。
至于胎压监测,现在十多万的车基本都标配了。中汽研数据显示2023年新车TPMS装配率超过85%,但老车还是得自己操心。我爹那台老车就没这配置,每次出远门前他都拿机械表挨个测,四个轮子测下来总得花十来分钟。有次发现左前轮慢撒气,半个月掉了0.5bar,查出来是轮毂边缘氧化导致的。这些潜在问题,光数花纹数量可看不出来。
(当前字数:42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