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这个汽车市场,要是提起买车,话题十有八九会绕到新能源上。
这边厢,理想汽车的价格一再下探,让不少家庭动了换车的念头;那边厢,比亚迪的月销量数字高得惊人,几乎成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风景。
就在这样一个电动化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捷达品牌却反其道而行,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纯燃油紧凑型SUV——捷达VS8。
这个举动,让很多人心里犯了嘀咕:这都什么年代了,捷达是不是没看清形势,还是说它手里藏着什么别人没有的底牌,敢在新能源的“修罗场”里硬碰硬?
这辆穿着一身新潮外衣、内里却装着一颗“老心脏”的德系车,究竟是想妥协求变,还是在进行一场深思熟虑的进化?
咱们先从这辆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说起,就是它的前脸设计。
第一眼看到捷达VS8,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甚至有点不太适应。
它彻底告别了过去大众车系那种标志性的、由几根镀铬横条构成的进气格栅,换上了一张面积巨大、没有明显边界的点阵式中网。
这些密密麻麻的装饰块,有人说像是被打散的二维码,也有人觉得它带有一种未来战车铠甲的科技感。
这种设计风格,在咱们自主品牌的一些新车上,比如哈弗、长安的某些系列里,早就被大家接受并称赞为“有科技感”、“够大胆”。
但是,当这种设计出现在流淌着德系血统的捷达身上时,立刻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一些看惯了传统大众车的老车主觉得,这种设计过于花哨,失去了德系车应有的那种沉稳和大气,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中网像是被清洁用的钢丝球给刮花了,显得有些凌乱。
然而,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眼中,这却是一个加分项。
他们认为,捷服终于摆脱了过去那种“老气横秋”的形象,开出去不会再被误认为是父辈们开的老款途观,有了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和辨识度。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看似激进的变化之下,捷达VS8又保留了一些极其传统和务实的细节。
比如,它没有跟风使用现在非常时髦的隐藏式电动门把手,而是坚持用了最普通的机械门把手。
这个决定背后,是来自北方严寒地区用户最真实的用车反馈。
可以想象一下,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天早晨,当隐藏式门把手被冻得结结实实,车主只能尴尬地用打火机去烤车门时,一个能被稳稳拉开的传统门把手,所带来的那种安心感,是任何花哨的设计都无法替代的。
从这一点看,捷达在创新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务实”的根本。
聊完了外观,我们再坐进车里看看它的空间表现。
如果只看参数表,很多人可能会对捷达VS8感到失望,因为它的轴距是2731毫米,相比上一代车型仅仅增加了1毫米。
这1毫米的增长,在普通人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容易让人产生“挤牙膏”式的质疑,觉得厂家缺乏诚意。
但实际上,评价一辆车的内部空间,轴距只是其中一个参考维度,真正的乘坐体验才是关键。
捷达VS8在这里就玩了一手精妙的“空间优化术”,这套功夫可以说是源自大众集团深厚的平台化功底。
虽然轴距数据没怎么变,但工程师通过一系列内部设计的调整,实实在在地拓展了可用空间。
首先,他们把前排中控台的厚度削薄了大约2厘米,这让驾驶员和副驾驶的腿部空间感觉更宽敞。
其次,后排座椅的内部骨架采用了更薄、强度却更高的钢制材料,这样一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座椅靠背变薄了,为后排乘客的膝部空间又争取到了一点距离。
再加上车身宽度也比上一代增加了10毫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动叠加在一起,最终的效果就是,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坐进后排,膝盖距离前排座椅靠背能有一拳以上的余量,这在同级别的紧凑型SUV里,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表现了。
这种“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的理念,是德系车一贯的特点。
捷达VS8还通过缩短车头前悬的设计,为后备箱腾出了巨大的空间,常规容积达到了惊人的1000升,无论是日常家用还是长途旅行,装载能力都非常可观。
当然,这种优化也并非没有代价。
为了控制整车成本,VS8的第二排座椅在放倒后,无法形成一个完全平整的平面,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凸起。
对于那些喜欢自驾游、希望能在车里躺下休息的露营爱好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舒适性会打些折扣。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辆车的核心动力部分。
当下的汽车市场,各大厂商都在比拼谁的零百加速更快,谁的发动机热效率更高,谁的混动技术更省油。
在这样的背景下,捷达VS8搭载的这套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动力总成,确实显得有些“古典”了。
这台代号为EA211的发动机,最大功率依然是110千瓦,从数据上看,甚至还不如某些国产品牌的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
但是,对于捷达VS8的目标用户群体来说,他们评判一套动力系统好坏的标准,可能和追求新潮的年轻人完全不同。
在许多三四线城市,有很多常年跑运输或者开网约车的司机,他们最看重的不是瞬间的爆发力,而是长年累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位开了多年捷达VS7的老师傅就曾表示,他的车跑了将近三十万公里,发动机从没出过大毛病,平时正常保养就行,即便是在东北寒冷的冬天,油耗也只是比夏天略高一点,非常省心。
这种经过市场和时间双重检验的皮实耐用,恰恰是这套“老”动力总成最大的优势。
而且,对于那些居住在老旧小区、没有条件安装私人充电桩,或是工作生活需要经常行驶在非铺装路面上的消费者来说,一辆能加92号汽油、维修保养方便、不怕走烂路的燃油车,显然是比娇贵的电动车更现实、更可靠的选择。
一位县城汽修店的老板也曾指着一台举升机上的捷达底盘说,它后面用的扭力梁悬挂虽然听起来技术不算先进,但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拉上几百斤的货物走坑洼的乡间小路,比那些复杂的多连杆独立悬挂要结实得多。
当然,捷达VS8也并非完全在“吃老本”,它的发动机匹配了新一代的热管理系统,理论上能让发动机更快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对改善涡轮迟滞现象有所帮助。
总的来看,捷达VS8的出现,并不是一次盲目的逆行,而是一次精准的市场定位。
它放弃了与主流新能源车型在科技和性能上正面竞争,而是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专注于服务那些对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有刚性需求的特定消费群体。
它用一个新潮的外观,包裹着一个成熟可靠的内核,试图告诉市场:在电动化的大潮之下,依然有一部分人的生活,需要这样一辆朴实无华、能遮风挡雨、能扛起重担的“老伙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