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要买辆车,得先买辆显微镜,不然连内饰的花纹都看不清,谁也别怪你买错花裤衩了。这年头看内饰,已经不是当年摸着方向盘感慨“真皮啊真皮”的日子,现在得小心翼翼地衡量每一寸塑料感,唯恐一不小心就骑在了时代的牛背上被甩下去。
新能源车市场有多卷?卷到连我妈微信步数排名都自愧不如。刚才刷到一台新能源SUV的内饰曝光,续航506km,据说这还只是官方保守估计,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了一把刺刀,插在充电桩上,红得滴血。这个时代,连电都得小心分配,前道看到的是里程焦虑,后道等着是价格焦虑,两头一夹,民众像夹心饼干一样被挤压着,能不能吃上那还得掰掰看有没有掺假。
说到“长安启源Q05”这个名字,我差点以为厂家是打算借用中国古风穿越到新能源汽车界取经去了。可谁知道,一开门,迎面扑来的并不是满屋子的书卷气,而是大屏、无线充、方向盘上三根筋暴起的浓烈内饰气氛。什么简约风?那是设计师工资简约了,还是采购布料的预算简约了?大厂都学会了少即是多的道理,少点按键,就能多估点价,多配个激光雷达,就能撑起一摊黑科技的门面。连手机无线充电都安排上了,显然是在向广大“打工背锅人”致敬,毕竟手机满血复活了才能继续被领导呼来唤去,卷在风口上的不只是电池,还是青春和加班鳞片。
据说人家还首发搭载了4nm天玑座舱芯片,这名字一听就高级得冒泡,仿佛一颗芯片掉进了新时代的信息洪流里,打碎一池春水。说得我都想把自己塞进座舱里,看看能不能也升级到UFS4.0,好把情感缓存清理得干干净净——可惜座舱智能了,驾驶员越来越傻了。再配合什么大模型,自动化推送模式,说不定将来连发呆也能一键AI省力,做个人都能省电,你敢信?人车合一,最终合成一个被动挪腾的电动车主。
说白了,这车的定位一点不复杂,小型纯电SUV,主打的就是那个“够用”、那个“卷”,价格照着对家低价进攻,配置却一副能飞天的派头,打的都是同门师兄弟比亚迪元UP这种热销车型的脸——这才是国产车的武德:上得厅堂,下得牌桌。为了在10-13万这坑能站住,厂家也是煞费苦心。内饰一定要让你有种刚刚体验过智能工厂参观的错觉,虽说中控大屏真够大,看上去仿佛一台收费KTV包间的小彩电。只要脚踩油门,下一秒就能嗨唱青春毕业歌,旁边副驾驶都得鼓掌叫好。
激光雷达也有,自动驾驶不是梦。厂家官宣的时候没说能自动下班,要不准能引发一场打工人大逃亡。自动辅助给你加满,别看你只是一个普通用户,不是特斯拉铁粉,可一样能和未来接轨,插上AI的翅膀,开向堵车的尽头——然后发现,堵成这个样子,一颗激光雷达也无法将你投送到彼岸,但配置得给你配齐,要不销量数据不好看。至于这玩意用没用武之地?拜托,懂王一句话给你补全逻辑——科技是种信仰,盘它!
续航呢,506公里,够不够?别问,问就是够——反正肯定比我去年走路总里程多。有的车主估计拉屎都想着多攒点电,谁不幻想着有朝一日,车的续航能抵御中年危机,甚至熬过银行利率下调。至于实际能不能跑506公里,得看你是不是体重合格,空调是不是舍得开,窗户是不是关得够严。厂家把希望寄托在实验室工程师身上,车主把命悬在回家的充电桩上,彼此拉扯、共同成长。随时可能上演一场“堵车十小时,掉电三百里”的狗血剧本。
当然,对于“全球车型”这四个字,厂家还想卖个关子。意思就是这车不只是在国内卷,还要卷到全世界。中国品牌的技术自信,要卷就卷得惊天动地。如果卖不出彩,咱还能怪天气,怪汇率,怪地球自转速度。市场里卷不动的地方,技术的螺丝刀可以帮你卷,价格的镰刀可以替你割,最后大家都成了田里的稻草人,陪着风“咻咻咻”熬夜加班。
11月上市,一切都准备妥当。试想一下,每年到了双十一前后,别人焦虑的是薅羊毛快递什么时候发货,而你焦虑的是新车广告刷了几条,能不能压过邻居家的特斯拉朋友圈。中国制造点亮全球夜空的同时,感慨一声,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辆卷王电动车都不会提前打招呼。上一秒你还抱怨停车难,下一秒发现连老年代步车都要扣保时捷的壳子、贴新能源的标。
每次围观新能源发布会直播时,我总感觉像看极限挑战真人秀。这边刚点名发布续航,那边立马高呼降价送礼包,下订就送夏季冰箱风,买车还自带智能冥想系统——据说开发团队灵感来自于堵在五环时的舒缓自救体验。厂商一个赛一个戏精,演技全靠自信,剧情全靠堆料。你别笑,到底是买车,还是抢KPI,早就分不清了。以前家里买车得开“家庭会议”,现在买车恨不得进“匿名投票”,生怕明天爆个新款再给自己心头补一刀。
很快,新能源车在街上排成队,吓得加油站工作人员开始报名IT培训班,准备向“加电小哥”顺利转型。有些人说,“中国智造”的春天来了,其实是“加价卷王”的春天盛开着。十万人追着补贴跑,百万辆车抢着装新配置。消费者呢,就像剧场里无奈的观众,一边为座椅通风点赞,一边掏出计算器心算,自己几年能省出一台电池的钱。电池也不容易,每天被反复快充慢充,像极了现代人三天两头折腾的胃,发炎了自己知,新能源还待价而沽。
说段子的人永远比造车的人容易。毕竟段子烂了就发朋友圈,车子烂了要拆东墙补西墙。大家嘴上痛斥消费主义,心里暗暗祈祷自己砸中的新机能多用几年。每辆新车都自带主角光环,仿佛分分钟开到宇宙深处喝杯拿铁;可现实是,补能站排队像回高考填志愿,一边对着电量表念安魂经,一边想起小时候学的数学题,他们说科技改变未来,我觉得更像科技让人提前焦虑掉头发。
这就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玩家们攥紧手里的刀片电池,脚踩AI加持的油门,用“更卷更强更快”的姿态奋勇冲刺。至于车主们,买得开心用得忐忑,既怕追不上新潮流,也担心流行的浪头退下时候,自己被搁浅成大海里的老渔网。反正发布会一结束,广告一刷屏,朋友圈“种草”一片,吐槽也一片,买不买都能自我安慰,买了才是真正的刺激。毕竟,在这看不见终点的高科技战场上,没人能成为真赢家,电池才是最后的霸王。
至于我,看着唐诗宋词里写马、写舟、写离愁,总觉得一千年前的人没体会过什么叫“电量焦虑”,人生也便少了些不必要的心事。可谁让我们赶上了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卷就卷呗,哪怕卷到最后只有一张充电账单,至少我们体验过了全人类最贵、最敷衍、也最爆梗的里程焦虑。
当然,话说回来,我连堵车都没堵明白呢,新能源哪能敢说明白。等哪天车还能顺便刮刮彩票、养养电子宠物,就真成了新时代斜杠青年标配。至于能不能把自己的初恋AI复刻在副驾驶,我信国产车总有这一天,毕竟,连发朋友圈都能带滤镜,这届汽车只能更假、更疯、更热闹。你不信,等它真停电了你再信也不迟。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