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们的同行,打造了一台赛道硬刚保时捷的车
当所有人都在追捧新能源车时,有个团队却偷偷造出了赛道怪物。这台名为SC01的电动小跑车,用22.98万元的售价在北京锐思赛道跑出52.98秒,成绩直逼保时捷911 GT3 RS。
要理解这车的疯狂,得先看看它的骨架。管阵式车架这种在量产车领域近乎绝迹的技术,被工匠派团队重新捡了回来。钢管焊接成的车身框架,让整车重量控制在1.36吨——作为对比,比亚迪海豚的车重都有1.5吨。这种源自拉力赛车的设计,不仅带来夸张的轻量化,更让车身刚性比传统承载式结构强出三倍。
在杭州的试车场里,我摸到了实车的钢管骨架。覆盖件像盔甲般扣在车架上,改宽体只需要更换外壳。车头塞着F1同款的推杆悬架,这种通常出现在千万超跑上的配置,竟被塞进了二十万级的小车。工程师悄悄告诉我,他们从兰博基尼挖来的底盘调校师,为这套悬挂系统足足打磨了八个月。
性能参数藏着更多秘密。双电机320kW的账面数据不算夸张,但配合卫途V01R半热熔轮胎,实测零百加速3.5秒。更狠的是中置电池布局,把重心压得比保时捷718还低5厘米。在VTS168的测试视频里,SC01过弯时轮胎几乎贴着地面平移,这种贴地飞行的姿态,让我想起在纽北见过的改装厂车。
车内设计同样剑走偏锋。干碳纤维座椅薄得能看见编织纹路,头顶的物理按键让人梦回90年代超跑。没有中控大屏,没有智能语音,连车机系统都砍到只剩蓝牙收音机。但当你扣紧四点式安全带,握住直径仅32厘米的方向盘,瞬间就明白这车为赛道而生的纯粹。
产能数字暴露了它的真实身份。管阵车架需要手工焊接,江铃的代工厂每年只能交出300台。这个产量还不够保时捷4S店半年的配额,却足够养活中国核心赛道玩家。有意思的是,预定名单里除了职业车手,还混进了不少改装店老板——他们都想拆解这台车,看看中国人怎么用白菜价做出赛道怪兽。
在宁波国际赛道,我见到了正在测试的工程车。穿着连体赛车服的工匠派创始人,指着车尾的散热孔说:"这里的气流能带走刹车盘70%的热量。"这个改装自媒体出身的团队,把十年攒下的赛道经验全倒进了SC01。或许正是这种"野路子",让他们敢在电车底盘上装机械手刹,敢用国产轮胎硬刚米其林Cup2。
当特斯拉忙着堆算力,新势力卷着冰箱彩电时,SC01的出现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它证明中国汽车产业里,还有人在坚持做纯粹的驾驶机器。就像二十年前帕加尼从意大利小作坊起步,今天这群中国工程师,正用钢管车架和推杆悬架,在新能源时代写下新的性能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