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国庆假期,一男子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眼看着电量见底,到服务区充电,一到充电桩旁傻了眼:有人专门守着,充电得先取号

我问你个问题,国庆走高速的时候,你见过那种一排排电车在服务区排队充电的画面吗?人坐在车里,电量个位数,前面却还挂着十几张号牌。那种绝望,真不是开玩笑的。

万万没想到!国庆假期,一男子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眼看着电量见底,到服务区充电,一到充电桩旁傻了眼:有人专门守着,充电得先取号-有驾

永州服务区有人说,排到自己得一个多小时。你想想,一台车最多半小时,那你前面要是十几个人,等的就是一场硬耗。辰女士在湖南官庄服务区,拿到的号是49号,当时才叫到35号,硬生生等了4小时。徐先生从四川开500公里,路上11小时,充电光排队就占了2小时。这还只是几个例子。

为啥今年国庆这么夸张?我查了下,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24年高速上的新能源车单日就有1250万辆,比去年多了30%。占到总车流的近五分之一。你想象一下,每5辆车里就有一辆是电车,哪怕每个服务区都装桩,也很容易挤爆。

万万没想到!国庆假期,一男子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眼看着电量见底,到服务区充电,一到充电桩旁傻了眼:有人专门守着,充电得先取号-有驾

充电桩的数量确实在涨。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2023年一年新增了85.3万台,全国高速服务区覆盖率超过97%。但问题是,假期这种集中出行,把平时一个桩几小时才来一台车,硬生生变成全天满负荷。交通运输部自己也承认,超过三分之一的服务区,国庆期间的桩都处在高强度运转。

有意思的是,各地的办法也不一样。永州直接规定只能充到80%,别想慢悠悠冲满。湖南一些地方最多85%。北京和浙江的部分服务区玩的是超时加钱,谁还敢赖着不走。江苏和广东干脆上了移动充电车,真成了“移动电宝”。南京加了12台新桩,宁波更狠,直接上了超级快充,速度是普通桩的8倍。就问一句,有多少地方能跟得上这种升级速度?

万万没想到!国庆假期,一男子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眼看着电量见底,到服务区充电,一到充电桩旁傻了眼:有人专门守着,充电得先取号-有驾

但真要说应对,这些都是补丁。老车主其实早有经验,电量到30%就主动下高速,去城里找桩充,还能顺便吃口饭。相比在服务区傻等几个小时,这种方式显然划算。问题是,新手车主多,抱着侥幸心理,一脚油门就想着下一站,结果一头扎进队伍里。

规律也有。去程高峰基本是9月30号晚上和10月1号白天,返程就是6号和7号。错开这几个节点,少说能省一半时间。但这也不是人人能做到,谁不想早到或者早点回家?现实就是这么挤。

万万没想到!国庆假期,一男子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眼看着电量见底,到服务区充电,一到充电桩旁傻了眼:有人专门守着,充电得先取号-有驾

更尴尬的是,如果真没电了,还有人打12122找救援,或者联系保险公司拖车。部分服务区确实有应急充电车能救急,但那感觉和“车抛锚”差不多,别提有多被动。电车确实省了油钱,但假期排队耗的就是心气。

其实背后矛盾很简单,车卖得太快,桩跟不上。工信部公布过,2023年全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949.5万辆,同比增36%。但配套桩就算多了几十万,摊到这么多车身上,节假日高峰根本不够用。就算算上社会面桩,分布不均的问题依旧存在,高速服务区尤为明显。

万万没想到!国庆假期,一男子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眼看着电量见底,到服务区充电,一到充电桩旁傻了眼:有人专门守着,充电得先取号-有驾

电车发展速度太猛,基础设施只能被动追赶。在说扩容,企业也在加速布桩,但这场“追逐战”要多久才能缓解?没人敢打包票。对普通车主来说,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查排队情况,算好路线,不要等到剩下个位数电量再慌着进服务区。

问题来了,下次长假你还敢开电车跑长途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