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周销破千辆江淮蔚来终止合作新能源市场再洗牌

最近车圈里有件大事,聊起来特别有意思,也让很多人有点看不懂。

主角是咱们国家的老牌车企江淮汽车。

一方面,新闻里说它跟华为合作的百万级豪车,一个星期就卖了一千多辆,火得不行;但另一方面,它又跟合作了好多年的“好兄弟”蔚来汽车“分了手”,把合资公司都注销了。

这一边是新合作搞得风生水起,另一边又跟老朋友一拍两散,江淮这到底是在下怎样一盘大棋?

尊界周销破千辆江淮蔚来终止合作新能源市场再洗牌-有驾

是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还是在进行一场前途未卜的豪赌?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来龙去脉给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说说江淮和蔚来为啥“分手”了。

这事不能简单地看成是闹掰了,其实是两家公司发展到不同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想当初,蔚来刚出来造车的时候,虽然有想法、有技术、有钱,但它缺一个关键的东西——生产资质,通俗点说,就是国家发的“准生证”。

没有这个证,车造出来也卖不了。

这时候,江淮站了出来。

江淮作为老牌车企,有现成的工厂、成熟的生产线和宝贵的生产资质。

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搞起了“代工”合作。

简单理解,就是蔚来负责设计、研发和品牌宣传,相当于“大脑”;江淮负责把设计图纸变成一辆辆能在路上跑的蔚来汽车,相当于“一双巧手”。

这个合作在当时对双方都好。

蔚来借着江淮的生产能力,很快就把车推向了市场,站稳了脚跟。

而江淮呢,也没闲着,给蔚来代工,一年能有几十个亿的收入,工厂的工人也有活干,可以说是双赢。

他们甚至还成立了一家叫“江来技术”的公司,听这名字就知道,当时双方对未来的合作是充满期待的。

但是,企业都是要发展的。

蔚来慢慢长大了,翅膀也硬了。

它不甘心一直让别人代工。

你想想,自己品牌最核心的制造环节,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无论是对产品质量的最终把控,还是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甚至是未来新技术的应用,自己有工厂肯定比用别人的更方便。

所以,蔚来下定决心,花了三十多亿,把之前江淮用来给它代工的几个工厂给整个买了下来。

这样一来,生产资质和工厂都成了蔚来自己的了。

蔚来现在想得很明白,要建立自己的产品体系,上面有对标迈巴赫的百万级豪车ET9,中间有二三十万的“乐道”品牌主攻家庭用户,下面可能还有十几万的“萤火虫”品牌。

尊界周销破千辆江淮蔚来终止合作新能源市场再洗牌-有驾

这么大的摊子,必须得自己说了算。

所以你看,江淮和蔚来的“分手”,更像是一次和平的业务调整。

蔚来要“自立门户”,江淮也需要寻找新的方向。

有趣的是,虽然造车上分开了,但它俩在换电站建设这些方面的合作反而更深了。

这说明大家都是成熟的企业,生意归生意,合作归合作,不是那种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

好了,送走了蔚来这个大客户,江淮怎么办?

每年几十亿的收入没了,工厂也空出来了。

很多人都替江淮捏把汗。

但江淮接下来的操作,才真正显示了它的决心。

它没有再去随便找个代工的活儿,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难但可能回报也更大的路——和科技巨头华为进行深度捆绑。

这里要先澄清一个很多新闻里没说清楚的事。

现在市面上卖得特别火,订单排长队的那个百万级SUV,叫“问界M9”,它的生产厂家其实是另一家公司叫赛力斯。

江淮和华为的合作,是另一个全新的、更高端的品牌,叫“尊界”。

为了这个“尊界”,江淮可以说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豪赌。

江淮到底有多拼?

首先是砸钱,据说投入超过了一百个亿。

这对于一个传统车企来说,几乎是把多年的利润都押上去了,是建厂六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投资。

其次是投入人力,专门成立了五千人的团队,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连国家级的院士都请来助阵。

最后是技术升级,江淮建了一座全新的、世界顶级的智能工厂。

工厂里有1800多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造车的精度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车身侧面是一体冲压成型的,强度非常高;车漆两种颜色拼接的地方,误差比一根头发丝还细。

而华为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提供一个车机系统那么简单。

华为把它的数字技术,深入到了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尊界周销破千辆江淮蔚来终止合作新能源市场再洗牌-有驾

比如那个叫“数字孪生”的系统,就是在电脑里建一个和现实工厂一模一样的虚拟工厂,生产线上的每一个数据都会被实时监控和分析,任何微小的瑕疵都逃不过系统的眼睛。

这种合作的深度,是以前任何“代工”模式都无法比拟的。

江淮的董事长都公开说“一切为了尊界”,这就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那么,江淮这么大的投入,市场认账吗?

虽然江淮和华为合作的“尊界”新车还没正式大规模交付,但从“问界”的成功来看,市场的前景是光明的。

为什么现在大家愿意花大价钱买国产新能源车?

因为消费观念变了。

过去人们买豪车,看的是牌子,是奔驰、宝马、奥迪那个标,觉得有面子,代表一种身份。

但现在,特别是年轻人,更看重的是科技感和智能化的体验。

你的车能不能自动泊车?

堵车的时候能不能帮你开?

车里的屏幕好不好用,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流畅?

这些实实在在的体验,成了新的“豪华”标准。

而这,恰恰是华为最擅长的领域。

当然,也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

说江淮以前跟大众的合作也不算成功,现在又把宝全押在华为身上,万一不成怎么办?

而且现在整体经济环境一般,连奔驰宝马的销量都有些下滑,一个全新的国产品牌想在高端市场立足,谈何容易?

这些担心都有道理。

但我们也要看到,江淮这次是彻底的转型,是从一个传统的“制造商”,向一个“科技制造”企业转变。

它赌的,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的这个风口。

总的来看,江淮和蔚来的故事,其实代表了中国汽车行业转型的两种不同路径。

蔚来选择的是“全栈自研”,从芯片到系统,从生产到销售,所有核心环节都自己搞,想成为汽车界的“苹果”。

而江淮选择的是“强强联合”,把自己最擅长的精工制造,和华为最顶尖的智能科技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新品牌。

这两条路没有谁对谁错,都是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探索。

江淮的这场豪赌能不能赢,最终还是要看“尊界”汽车交付到用户手中后,产品质量和用户口碑能不能稳得住。

但无论如何,这种敢于打破常规、破釜沉舟的勇气,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