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电动车报成玩具,骗走欧盟7亿税款,如今好日子到头了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魔幻的现象,现在海淘个电驴,价格可能比国内专卖店换块电池还便宜。你以为是享受了什么全球化红利,是人家技术牛逼成本控制得好?别天真了,很多时候,你省下来的每一分钱,背后都可能对应着一位老哥在某个遥远的港口,对着海关上演的一出奥斯卡级别的苦情戏,主题叫“我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贫穷”。

最近,这出大戏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直接演砸了,还搞成了连续剧。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一声哨响,先是6月份摁下了500个集装箱,抓了几个小角色。大家以为是敲山震虎,结果人家是摸清了老虎的作息。9月份,反手又是一个大动作,直接把另外1945个集装箱给扣了。加起来2445箱,创了欧盟成立以来的扣押新纪录,场面极其舒适。

他们把电动车报成玩具,骗走欧盟7亿税款,如今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这批货的报关单,就像一份P得妈都不认识的体检报告,明明里面装的是电动自行车、纺织品这种硬通货,报告上写的却是“模型配件”、“塑料玩具”,突出一个纯真无邪。货值号称2.5亿欧元,但欧盟税务官掐指一算,这中间偷掉的关税和增值税,至少7个亿欧元。这哪是做生意,这是直接在欧盟的钱袋子上开了个三峡大坝级别的豁口。

这事儿新鲜吗?

一点都不。

是胆子变大了吗?

也不是。

那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牌桌上的监控,从一个眼神迷离的保安,换成了鹰眼系统。

过去,中欧贸易这条线上,一直有一套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货代圈子里管这叫“技术性优化”,说白了就是怎么在海关面前把黑的说成白的。核心操作就三板斧:低价报关、品类乾坤大挪移、利用欧盟内部流转漏洞。

比如一辆成本500欧的电动车,报关的时候大笔一挥,写个50欧,瞬间感觉自己成了成本控制大师。再比如,一集装箱的鞋子,摇身一变就成了“电子配件”,税率可能差出十万八千里。这就好比你进考场,别人都在老老实实答题,你直接把监考老师发展成了下线,他帮你传答案,你给他分红。

这次被端掉的,就是把这套玩法做成产业化的“专业团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搞起了跨国犯罪集团的套路。先在保加利亚这种地方注册一堆空壳公司,然后盗用希腊的税号,把从中国运来的货用上述骚操作清关。最骚的是,他们利用了欧盟一个叫“海关程序42”(CP42)的漏洞,这个程序允许货物在清关后运到另一个欧盟国家再交增值税。于是他们就假装把货运往别的国家,实际上在希腊本地就地分销,增值税这块最大的肥肉,就这么被完美地“优化”掉了。

他们把电动车报成玩具,骗走欧盟7亿税款,如今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他们把电动车报成玩具,骗走欧盟7亿税款,如今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你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偷税漏税了,这是一套集采购、物流、报关、分销、洗钱于一体的闭环生态。希腊警方从海关办公室里搜出450万欧元现金,你就知道这个生态的“护城河”有多深了。这已经不是喂到嘴里了,这是直接在人家食道里建了个自动投喂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希腊?为什么是现在?

比雷埃夫斯港,作为“一带一路”在地中海的明珠,中远海运参股运营,天然就是中国货物的集散地。水大鱼大,鱼龙混杂,监管稍微打个盹,就有人能在这里面玩出花来。加上希腊部分官员的职业操守,弹性堪比橡皮筋,给点润滑就能撑开一个巨大的操作空间。

但更关键的是,时代变了,大人。欧盟现在也学聪明了,搞起了大数据。以前各国海关是信息孤岛,你在希腊骗保,跑到德国没人知道。现在EPPO牵头,数据全面联网共享。你报关的品类、价格,跟你邻居的柜子一对比,但凡有点离谱,系统后台就直接红灯警告。这已经不是一场拳击比赛了,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现在的欧盟海关,是直接开了上帝视角,用无人机对着你点名。

当然,把锅全甩给胆大包天的亡命徒也不公平。欧盟那动辄15%-30%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要是再碰上个反倾销,税负直接顶破天际。巨大的成本压力,逼得很多本分商人也动了歪心思。省一笔税,可能就是一年的利润。这种诱惑面前,很多人选择赌一把,觉得法不责众,抓不到自己。

他们把电动车报成玩具,骗走欧盟7亿税款,如今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他们以为自己是在风口上创业,实际上是站在火山口上蹦迪。你可能享受了片刻的炽热和万众瞩目,但结局大概率不是起飞,而是变成一个熟人。这种建立在系统漏洞之上的所谓成功,本质上都是一种“瞎积薄发”,地基是空的,风一吹就倒。

而我们国内,也开始同步收紧缰绳。税务总局的新规,直接剑指“买单出口”这种灰色模式。以前很多小卖家没有出口资质,就借用别人的单证报关,货出去了,但税务关系一团乱麻。现在规定,谁代理谁负责,直接把责任链条焊死了。想再靠着信息差和监管滞后玩“快种快收”的模式,路是越来越窄了。

省钱了吗?

省了。

发财了吗?

发了。

然后呢?

然后就进去了。

你看,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且是带利滚利的那种。贸易这条江湖路,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言。所谓的“聪明”,在绝对的监管力量和透明的数据面前,最后都会变成“愚蠢”的证明。

当欧盟把“零容忍”的旗子插在每一个港口,当国内的政策开始穿透层层代理直达最终责任人,那些还在侥幸心理中裸泳的玩家,会发现潮水退得比想象中快得多。

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合规”两个字,刻在脑门上,融入到血液里。因为在商业世界里,最昂贵的成本,永远是你以为可以省掉的那个。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