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Ultra退车风波: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碰撞”

近日,汽车圈又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主角是小米SU7Ultra。多名小米SU7Ultra车主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声,要求退车,理由是小米汽车存在虚假宣传以及官方表达失误的问题。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也将小米汽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小米SU7,Ultra退车风波: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碰撞”-有驾

小米SU7Ultra于2025年2月27日正式上市,作为一款纯电动中大型车,其官方指导价在52.99万—81.49万元之间。它打着“地表最速四门量产车”的旗号,1.98秒破百的加速性能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等卖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尤其是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配价格42000元,被宣传为能提升下压力和操稳的风动套件,不少车主正是冲着这个“高性能配置”选择花大价钱选装。

然而,现实却给了车主们一记“耳光”。有汽车博主通过鼓风机测试,发现选配的小米SU7Ultra双风道机盖导风效果几乎为零,风道开口处几乎没有气流导出,纸巾放置在开口上方纹丝不动。更有车主亲自拆解,发现前舱盖内部结构与未选装车型并无明显区别,且未与刹车系统的散热管路相连,这与官方宣传的“双风道高效导流”、能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辅助散热以及产生下压力等功能大相径庭。高价选配的碳纤维导风前机盖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影响了前舱的储物空间。

小米SU7,Ultra退车风波: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碰撞”-有驾

不仅如此,5月1日小米汽车针对SU7Ultra推送了XiaomiHyperOS1.7.0车机版本后,又引发了新的争议。车主发现新增“排位模式圈速考核”,需在指定赛道圈速达到官方建议成绩后,方可使用小米SU7Ultra的1548匹的最大马力,否则车辆马力被“锁至900匹”,而且极速模式要等60秒。这让车主们十分愤怒,当初花高价购买该车就是为了体验其强大的马力,如今却被限制,厂家这种做法被指侵犯了车主对车辆的使用权。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和愤怒,小米汽车在5月7日晚上22:30发文致歉。对于“排位模式”解锁条件给用户带来的困扰表示歉意,暂停了本次推送,并表示已经升级系统的用户将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新版本开发和测试预计需要4-8周。针对选配前机舱盖挖孔设计信息表达不够清晰也进行了道歉,为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改回原有铝制前机盖;对已提车和限时改配前选配碳纤维前舱盖的锁单用户,赠送20000积分。但这样的补偿方案显然未能让车主们满意,2万积分换算下来仅2000元,且只能在小米商城使用,被车主调侃连前机盖的购置税都不够,补偿毫无诚意。

小米SU7,Ultra退车风波: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碰撞”-有驾

从法律角度来看,如果消费者能够证明小米汽车的宣传内容与实际产品存在严重不符,且这种不符对其购买决策产生了实质性影响,那么小米汽车可能涉嫌虚假宣传,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退货退款、赔偿消费者损失等。

此次事件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产品宣传和技术应用上,车企必须更加谨慎和规范。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OTA技术虽然为车辆的更新和优化提供了便利,但也不能随意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企业应该在产品研发、宣传推广以及售后等各个环节充分尊重消费者,以诚信为本,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小米SU7,Ultra退车风波: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碰撞”-有驾

目前,小米SU7Ultra退车风波仍在持续发酵,小米汽车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有待观察。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一事件都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时刻提醒着企业和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