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

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数据在行业内炸开了锅。前段时间,有媒体曝出某头部新势力车企今年一季度销售了10万辆车,营收超过200亿元,但净亏损高达40亿元!算下来,平均每卖一辆车要亏4万块。这数据一出,大家都愣住了:这也太不正常了吧?卖车的不是应该赚钱的吗?怎么会越卖越亏?有些人甚至直接喊话,这样的企业还能活多久?

先别急着拍板,说这事儿“吓人”没错,但得一点点拆开看。数据本身确实扎眼,可它背后藏着的逻辑,可能没那么简单。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咱们先把账理清楚。10万辆车,营收200亿,说明单车均价大概20万。这价格不算低,已经能跟不少合资品牌的中高端车型掰掰手腕了。可问题是,亏损40亿从哪儿来的?翻翻财报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几项费用特别突出。研发投入占了大头,一季度烧了近30亿;销售费用、渠道建设又砸了十几个亿。简单算,光是这两项开支,就差不多把收入吃干抹净了。剩下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哪儿还能兜住?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这就让人想起了那些年“烧钱换市场”的互联网公司。早期拼多多、滴滴,甚至是现在的直播平台,哪个不是拼命往里砸钱,养用户、铺市场?可汽车毕竟不是流量生意,烧钱的逻辑到底站不站得住脚,得拉同行对比一下。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来看传统车企。它们的财务报表确实稳得多,毛利率基本能维持在10%-15%,多数品牌还能赚点净利润。再怎么看,至少不会“卖一辆亏一辆”。但别忘了,它们的研发投入占比通常在5%-8%左右,跟新能源新势力这动辄超20%的比例完全没法比。尤其是电动车领域,这些老牌车企大多“造一辆卖一辆”,靠着燃油车的利润养新业务,财报才不至于难看。而新势力呢?它们一上来就是“孤注一掷”,电动车就是唯一的产品线,研发和前期投入的压力,全部集中在一条路上。

再看新势力同行。有些品牌确实比这家亏得少,像理想汽车,因为主打增程式技术,研发投入相对低一些,车卖得贵,财报看着健康不少。但也有一些,亏得比它还狠,甚至销量还不到它的一半。亏损是新势力赛道的普遍现象,只是亏多少、亏在哪儿的问题。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车企到底是在“乱花钱”吗?还是在“抓机会”?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咱们回到研发这块。30亿听着很多,但换个角度想,造车讲究的是技术积累,尤其是电动车领域,技术代际更新特别快。谁要是慢一拍,几年后可能直接被市场淘汰。这30亿砸下去,可能是为了提升续航、优化智能化体验,也可能是为了掌握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留足未来的竞争筹码。而在市场推广上的投入,则是为了抢时间,趁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没到天花板,赶紧把品牌印在用户心里。这种打法,确实冒险,但也不是没有章法。

再看远一点。很多人说,新势力车企的亏损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未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率。从全球市场来看,电动车的渗透率还不到30%。等到市场真正成熟,研发和渠道的成本会逐渐摊平,利润率自然会提高。特斯拉就是个典型例子,早期也亏得一塌糊涂,甚至几次差点破产,但撑到了Model 3大规模量产、成本大幅降低的节点,终于开始赚钱。所以对这些新势力来说,赌赢了是未来的行业龙头,赌输了……就成了下一轮并购潮里的牺牲品。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那这些企业有多大赢的可能性呢?关键还得看它们的现金流和战略执行力。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钱烧了。比如某些新势力,账上现金撑不过两个季度,这才是真正的危险信号。而那些账上还趴着几百亿现金、融资能力还在线的企业,即使暂时亏损,也能有底气把眼光放长远些。

卖车亏4万正常新能源赛道耐力胜-有驾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数据。卖一辆亏4万,是挺吓人的,但它并不意味着企业活不下去了。相反,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高研发、高投入、前期亏损,几乎是所有玩家都要经历的过程。只不过有人亏得多,有人亏得少;有人烧得明白,有人确实有点乱。

最后咱们得承认,这场电动车的竞争,是一场消耗战,也是场耐力赛。短期看谁亏得少没意义,关键还是看谁能熬到最后。等到赛道清场、玩家变少,那些熬过来的企业,才有机会开始真正赚钱。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别光盯着那几个吓人的数字不放,得多看看它们接下来怎么走下一步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