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汽车舆论场,长城汽车像极了班上的理工科学霸手握真才实学,成绩优异,却在需要口才的辩论赛上屡屡吃瘪。当竞争对手们忙着讲故事、做营销时,长城却总是一板一眼地掏出数据报告和技术参数。这种“技术直男”的做派,让它在喧嚣的舆论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欧拉好猫刹车失灵”事件,就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面对网络传言,长城没有选择煽情的危机公关,而是走了一条最硬核的路联合车主委托第三方权威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检测 。
鉴定报告结果清晰显示:“未执行制动动作,油门处于满开状态”。报告进一步说明,事故发生时车辆制动信号未触发,车速由42km/h快速提升至79km/h,油门踏板处于全加速状态 。这份冷冰冰的技术报告,就是长城对质疑的全部回应。
这种“只摆数据,不讲故事”的作风,深植于长城的工程师文化。当其他品牌用精美PPT描绘宏大愿景时,长城的典型反应是:“这个我们实验室也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危机公关时,这就像两个人吵架,一方声泪俱下地控诉,引得围观者义愤填膺;而长城却不紧不慢地掏出一份公证处的《情况说明》和一份专业机构的《测谎报告》 。
长城的行事风格,与其“掌握核心技术”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这家公司选择了一条全栈自研的垂直整合之路,从动力系统到智能驾驶都坚持自主研发 。这在技术上是值得敬佩的,但在需要“朋友圈”站台的舆论场里,却让它成了“孤勇者” 。
回顾之前的“常压油箱”事件,长城的本意是希望唤起全行业对环保标准的重视。但复杂的专业技术细节,很快被“同行相轻”、“举报文化”等情绪化标签淹没 。这好比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在学术会议上指出对方论文中的公式错误,而观众却更关心“他们是不是有私怨” 。
2025年的数据显示,长城汽车在舆论上面临的挑战也反映在市场表现上。2025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量25.68万辆,同比下滑6.73%,其中燃油车占比仍高达75.6%,新能源车型销量仅6.25万辆,渗透率不足25%,与行业主流的40%平均水平存在差距 。
核心品牌表现分化明显:哈弗品牌一季度销量为14.45万辆,同比下降8.42%;魏牌5月销量为6161辆,虽同比增长115.27%,但基数依然较小;坦克品牌一季度销量为4.19万辆,同比下滑14.63%;欧拉品牌一季度销量仅6867辆,暴跌54.31% 。
与此同时,长城在口碑方面也面临挑战。根据车质网数据,长城汽车旗下多个品牌车型存在投诉情况,包括车身生锈、变速箱故障、发动机抖动等问题 。J.D. Power的2024年质量报告显示,在三份榜单中,哈弗品牌持续垫底,其中在中国新车质量研究(自主品牌)中,哈弗品牌的100台车有245个故障,远高于中国车的216个综合标准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