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变身新能源热土,比亚迪大厂落地,新产业集群崛起

说起阜南,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估计还是那句“人口大县,农业根基厚”,仿佛一开口,眼前就浮现出小麦翻浪、农人赶集的画面。

诶,可要搁现在,这印象就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咱今天要聊的,就是这个“被农田包围过的”皖北县,最近可真要把咱的刻板印象来个彻底颠覆。

阜南变身新能源热土,比亚迪大厂落地,新产业集群崛起-有驾

到底怎么回事?莫不是又多修了几个果园小镇?

当然不是。

你可知,如今走到阜南,扑面而来的有点像——“被零部件围攻的科技村”。

新产业像雨后蘑菇长得疯,科技范儿直接拉满,一股脑儿把县城面貌都刷新了不少。

问题来了,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城,咋突然就成了新能源热土?

咱们接下去一道一道拆解,要不是有点数,真不信这是那年咱走过的普通小县。

你要说这个变化,是不是有点太突然了?

新能源车这事儿全国都风风火火,阜南怎么能一下子就冲在前头,而且人家还不是虚晃一枪。

2024年,新能源相关产业营收直接冲破30亿元,还同比翻了两番多。

是不是觉得这数据像吹牛?

可人家正儿八经地做到了,妥妥的发力猛。

但话又说回来,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你细追这背后的“动力源”,还得归结于阜南县这几年一套一套的产业操作。

说白了,就是人家政府有点“狠活”,三板斧耍得让人咋舌。

第一个板斧砍出来的,不是啥子花拳绣腿,而是一锤定音的“强龙头”操作。

2022年,比亚迪投了个百亿大项目,直接在阜南安营扎寨。

想想,这家伙又不是卖煎饼果子的路边摊,大厂进驻是要挑地方的。

千里挑一,阜南能上榜,说明人家是真的下了功夫。

签约到开工,常规操作走下来,没个一年半载,很难这么快见成果。

可“阜南速度”只花了两个月。

是的,两个月!

别说普通老百姓,连业内圈子都表示惊呆:县里办事居然这么溜。

这超级工厂一竖起来,1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零件就有了着落,顺带直接解决一万兄弟姐妹的饭碗问题。

年产值过百亿,这个数字对一个县城啥概念?每年给当地创造那么多财富,说出去谁不眼红!

不过,单靠一棵大树成不了森林。

第二板斧一拉出来,叫“延链条”。

比亚迪当龙头,其他行业好手紧紧贴着,比亚迪周围通用机械、机床、模具、锻铸这些都给你安排好,招招到肉。

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改头换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产业网。

有点像玩连连看,谁能想到原来上下游这样“亲密”才能把链条拧出劲。

2024年,阜南又签了19个新项目,光总投资规模就一百四十多个亿。

一个词总结:堆量堆到极致,钱也砸得彻底。

大厂领头、上下游跟进,什么“百亿引领、十亿支撑、亿元集聚”,也就是这打法,阜南真的挤进了装备制造的朋友圈。

要问第三斧,那就是“壮集群”。

省里直接给政策撑腰,又出台文件搞了行动方案,明明白白地让阜南承包“全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这个重活。

这种待遇,不说走路要带风,至少头顶光环是妥妥的。

一时之间,阜南经济开发区里,项目落地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园区成了香饽饽,厂子像筑巢的鸟儿一样往这里扎堆。

真的,放眼看过去,连空气里都带点“机器味儿”。

难怪有企业负责人喜滋滋表示,新厂一投用,单靠自己一年能冲出二十亿产值。

你看看这阵势,以前乡里乡亲聊的都是明年种啥粮,现在张口闭口都在比拼谁造出来的变速箱、电控做得顺溜。

其实,讲到这儿,有朋友要疑惑了:老天爷,这小县到底咋开挂了?

秘密其实不复杂,归根到底其实是一场大转型。

老路太窄,大家吃老本混不下去,时势逼着人换条路。

这几年国家风口掀起来,阜南抓对了赛道。

政府、资本、技术一起撸起袖子,一把搅进“车轮大战”里。

更难得的是地方的格局。

有的地方吃老本、一根筋死守粮仓。

但阜南人家敢赌一把,变身产业先锋,谁能想到一个农业县如今能端起制造业的饭碗。

其实,这种“跨界改命”的背后,是敢想、会干,还能玩命冲。

按目前发展势头,2025上半年,他们GDP直接干到了全安徽县域第六、阜阳市第一!

这数据一甩,邻居们怕不是都要抓耳挠腮琢磨:到底该怎么抄作业?

说实话,这样的转型是挺不容易的事儿。

有多少地方嘴上喊着“换挡升级”,其实最后拉出来的还是熟悉的老三样:晒粮、收麦、守着一亩三分地。

阜南的厉害之处在于,是真刀实枪地把“农业县”这帽子摘一半扔一半。

钢铁机器、考勤钟、美的不是庄稼地而是流水线,曾经的农味儿里混进了微电流的味道。

当地人回忆,以前一说找工作就指着外地打工,现在自家门口就有了“大厂梦”。

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再也不用挤着绿皮车去江浙沪谋生计。

转身一看,家乡马路对面就是比亚迪的工厂,“科技打工人”成了新潮流。

当然啦,产业链不是搭一两年就能升级成铁板一块,下游的品牌、上游的研发、园区的配套,必须还要持续补短。

现实也没那么美满——你以为签个项目、建个厂、门口一挂布标,“新阜南”就宣告诞生?

真要这么简单,哪里还轮得到咱普通人操心饭碗呢。

市场起落,新能源这块蛋糕,未来还有没有现在这么甜?

招人、留人、环保、技术升级,咋不少事儿等着县里啃。

而且制造业的高水平自动化,现在人员红利消耗得也够快。

产业集群万紫千红一夜开,但日后拼的可是哪个县更能创新、更能融全球链。

所以,阜南脚跟还真得稳稳站住。

当然,一路看下来,有的人夸,有的人皱眉。

有说阜南“押对了宝,一步登天”的,也有担忧小地方会不会被风淘走,没两年又回到原地。

这种话说到底,都是期望和忧虑都掺和着的真实想法。

其实咱外人多说“羡慕”,但最有感的还是阜南自己人。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大改变,不只是数据报表上的一行数字,而是烟火气里的衣食住行,是亲人朋友的生活轨迹被慢慢改写。

谁都渴望在家门口有未来,有安稳的日子。

而阜南给全安徽,甚至全国那些“背靠黄土地”的县城们,上了一节活生生的转型样本课。

这道题很难,没人敢说他们定能拿满分,但这勇气和实干劲,可真比什么都会过日子。

产业崛起带来的不仅是钱袋子鼓起来,还有人们信念的升级。

咱看阜南,人气旺、产业新,打破了“农县等于老土”的魔咒,也给无数有梦想的小地方指出了条路。

从打工地逆转成产业洼地,科技范、烟火气同框,真真是“汽”势磅礴向未来。

想想,以后去阜南,聊的再不是“今年棉花收成怎么样”,而是“你们换新车了吗?”

新农村的风,终于刮到了数字制造的方向盘上。

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能见到更多县城像阜南一样转个身,从传统农业里咬出属于自己的科技未来?

你怎么看阜南这个变身,有没有戳中你对家乡的幻想?一起聊聊呗!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