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脱缰”表演,在山东济宁邹城上演。
一位车主,正在饭馆里享受午餐的惬意,他的爱车,却上演了一出惊险的“独角戏”。
这辆刚到手的新车,自己就这么溜了出去,先是撞上路边一棵无辜的树,紧接着,它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径直横穿马路,最终,在一声沉闷的碰撞后,撞上停车场里另一辆车,才算偃旗息鼓。
更惊险的是,路边行人险些卷入这场意外,幸好反应敏捷,才躲过一劫。
交警赶到现场,发现这辆车只挂着临时牌照,而事发时,车内并无人员,好在,无人受伤。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每逢节假日,类似的“新手事故”便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国庆长假之后,几起事故都与新手驾驶脱不开干系,其中甚至有两起涉及女性驾驶员,随即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性别与驾驶的激烈争论。
可问题真的仅仅在于“新手”或“性别”吗?
笔者认为,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系统性的隐忧。
去年,我国新车销量突破三千万辆的大关,这意味着,有数千万的驾驶者,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汽车,或是第一次驾驶新能源车。
他们对车辆的“脾气”——无论是油车的动力输出,还是电车的能量回收——都知之甚少。
一些汽车销售商,在交付车辆时,仅仅完成了形式上的交接,却忽视了最关键的“驾驶培训”。
刹车踏板的力度,能量回收的模式,这些本应由专业人士清晰讲解的内容,却往往被一带而过,甚至完全省略。
新手在紧张和不熟悉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误操作。
“临时牌照”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在国内,临时牌照与正式牌照在视觉上几乎没有区别,这使得路上的其他驾驶员无法及时识别出这是一辆新手驾驶的新车。
对比德国、日本等国家,他们的临时车辆会悬挂醒目的标识,车内也会有针对新手的特别提示。
而在我们这里,这种“善意的提醒”却显得尤为稀缺。
那么,那辆在邹城失控的车辆,是否配备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或是限速功能?
这些关键的安全配置,我们无从得知。
如果这些“生命线”并非标配,那么,新手的安全,就真的只能交给运气了。
“新手驾驶”这顶帽子,未免过于沉重。
专家指出,高达六成的误踩油门事件,并非简单的粗心大意,而是源于人在紧张状态下,对车辆强大动力的不适应。
这种“动力过剩”与“操作不当”的叠加,才是问题的核心。
笔者亲身经历过一次类似的情况。
朋友刚提了一辆高性能电动车,第一次上手,在红绿灯前,他习惯性地松开了油门,车辆却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缓速滑行,而是立即产生了强烈的能量回收制动,整个人猛地向前倾,差点咬到舌头。
那一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车,也太‘野’了!”
这仅仅是动力输出的冰山一角。
许多车辆,尤其是新能源车,起步瞬间的扭矩爆发,足以让新手感到措手不及。
而能量回收的力度差异,更是让驾驶体验充满“不确定性”。
有的车,松油门就有明显的“拽”感,仿佛车辆在帮你刹车;有的车,则几乎没有阻力,滑行感十足。
这些细微的差异,对于经验丰富的驾驶者来说,或许只是习惯问题,但对于新手而言,却可能是一场“驾驶体验的混沌实验”。
正如《论语·学而》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驾驶,本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
可如今,许多新手尚未“学而”,便被推向了“习之”的复杂路况。
那么,我们该如何破局?
第一步:强化实操培训,而非应试教育。
驾校教练一句“考试能过就行,路上怎么开,那是你自己的事”,道出了行业内的普遍“潜规则”。
笔者认为,驾校应将重心从应试转移到实操,模拟真实路况,教授车辆的各项性能,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动力回收、能量管理等特性。
第二步:推行“新手保护期”制度。
借鉴国外经验,为新车主设置一个“新手期”。
在此期间,车辆可启动“温和模式”,限制动力输出,并增加能量回收的平顺性。
同时,强制要求新车主完成一定时长的“安全驾驶进阶课程”,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正确使用辅助驾驶系统。
第三步:完善车辆安全配置的普及。
自动紧急制动、盲点监测、车道保持等主动安全配置,应加速普及,并尽可能成为车辆的标配。
这些“科技守护神”,能在关键时刻为新手驾驶员提供一道坚实的屏障。
第四步:规范临时牌照的管理。
临时牌照应更加醒目,让其他车辆和行人能够及时识别出新手驾驶。
同时,可以考虑在临时牌照阶段,对车辆的最高时速进行限制。
第五步:建立“驾驶技能认证”体系。
除了传统的驾照考试,可以考虑引入更具针对性的驾驶技能认证,比如针对新能源车的专项认证,确保驾驶员真正掌握车辆的特性。
车,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
它本应是生活的得力助手,而非潜在的威胁。
《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新车的到来,本应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开端,是喜悦的象征。
我们不希望这份喜悦,因为一次意外,被残酷的现实所碾碎。
那辆在邹城失控的车辆,虽然幸运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整个汽车行业在新手驾驶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
这不仅仅是一次网络上的热议,更是一次深刻的反思。
笔者坚信,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友好的驾驶环境,让每一个“恭喜提车”的瞬间,都真正伴随着安心与喜悦。
毕竟,车,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