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

今年“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算是全线拉开帷幕啦,中国汽车圈这一段时间正值转折点,关键时刻就要到了。

刚公布的前三季度销售数据里,各大车企的达成率都挺亮眼的,成绩相当不错。

比亚迪靠着326万辆的销量,继续稳稳坐在第一把交椅上;上汽则卖出了319万辆,吉利达到了217万辆。这三家公司全年目标的完成率都超过了70%。

在年销量快接近三千万辆的成熟市场里,能保持这么高的目标完成率,真得说是体现出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力不错啊。

比亚迪71%的完成率,其实反映出王传福在2003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的远见和坚持。

超过二十年的技术沉淀,加上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从电池到芯片全部自主研发,听着是不是挺惊人的?这些看起来庞大的投入,现在已经变成了难以打破的竞争堡垒。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上汽和吉利的完成情况都挺不错的。上汽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而吉利则靠多品牌布局来分散风险。

更令人留意的,是第二阵营的表现,奇瑞在201万辆的销量里,几乎一半都来自海外市场的贡献。

在广汽149万辆的业绩中,新能源车成了最大的增长点。

这情况说明,中国车企已经摸索出两条走长远发展的路子,要么走出海外,要么专注电动化,最好两者都搞定。

也有一些企业完成率不到50%,这可不是说它们失败了,只是刚经历转型期的阵痛罢了。

就像当年诺基亚转向智能手机时那阵阵挣扎,柯达面对数码相机也曾犹豫不决。在整个产业格局彻底变革的年代,掉队其实挺正常的,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在掉队之后重新掌握节奏。

四季度的冲刺大战即将打响,不过呢,这场战局的胜败,其实早在三年前、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了伏笔。

那些一直在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领域不断加码的公司,比如现在拿到的71%、72%的完成率,也不过是多年积累、逐步突破的必然成果罢了。

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工业不再只是拼规模了,已经转走到体系建设、技术升级、能力提升和生态打造的深水区。这就像一场马拉松,实际上也是没有尽头的长跑。

现在呀,有些车企挺轻松地搞定了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而也有不少还连一半都没完成呢。

得知道啊,国内汽车市场一年卖出差不多三千万辆,算是相当成熟的规模,要想在这么激烈的厮杀中甩开对手,光靠运气,肯定不行。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前三季度的销售排名一揭开,各家车企的“梯队差距”就变得一清二楚了。

在头部阵营里,比亚迪前三季度的销量是326万辆,全年目标的完成率达到71%。

上汽紧跟在后面,销量达到了319万辆,同样表现不错。吉利也毫不示弱,拿下了217万辆的销量。三家企业的全年目标完成率都超过了七成,表现都挺不错的。

第二阵营的表现各自有自己的亮点,奇瑞卖出了217万辆,其中出口海外的份额差不多占到一半。

广汽踏踏实实,交出了149万辆的成绩单。

的确,有一些车企的进展不太顺利,全年目标的达成率不到一半。虽然看起来像是遇到困难,但如果只盯着那一串数字,可能就太过肤浅了。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些销量的上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仔细一琢磨就知道,几乎所有销量增高的汽车公司,都跟新能源车型这“真正帮手”脱不了关系。

不管是比亚迪全靠新能源来拓展市场,还是上汽在燃油车和新能源之间寻找平衡点,新能源车型一直都是带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个趋势悄悄暴露出一个信号,现在的车企要想走得更稳,要么拼命开拓海外市场,要么在电动化方面下功夫,要是还能把两方面结合起来,那基本就能跟上市场的节奏。这也许正是企业之间拉开差距的第一个关键所在。

很多人可能会想,那些销量高的车企,是不是只是碰巧赶上了风口儿?

其实并不是这样,它们大多坚持“长期主义”,早早就打好了基础,做足了准备。

拿比亚迪来说,现在它的新能源车销量可是火得不行,但实际上,早在2003年,它就开始在新能源这个领域深耕了。

二十多年来,比亚迪不断在“硬件”上下功夫,无论是电池技术的突破,还是芯片的自主研发,都逐步掌控了产业链的关键部分。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这种“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的本领,在新能源领域基本上没人能比得过。

就像平时提前几年准备好“过冬的东西”,环境一变,自己自然就比别人更镇定。

上汽和吉利的走向虽然跟比亚迪不完全一样,但也是提前有了安排和布局。

上汽没有轻易放弃燃油车的核心市场,毕竟还有不少消费者喜欢燃油车,所以一方面继续调整和提升燃油车的产品线,同时也稳步推进新能源的布局,两者兼顾,保持了平衡发展。

吉利则借助多个品牌的搭配策略,各个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出发,作出了明确划分。

年轻人喜欢那种运动范儿,于是就推出了领克;而那些追求高端、智能化体验的买家,则推出了极氪。

这样一来,哪怕某个细分市场遇到波动,其他品牌还能顶上去,保证整体的走向稳妥,风险也就大大减少了。

奇瑞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也是相当亮眼。

那会儿,很多车企还在国内市场里拼得不可开交,奇瑞已经开始走出去布局了,陆续在一些国家架设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还会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做一些产品上的调整。

像在东南亚那边,专门优化空调的制冷能力,好应对那里的高温天气;而在欧洲市场呢,考虑到大家对安全的关心,就加强了车身的防护措施。

这种“本土化调整”的做法,让奇瑞在海外市场慢慢赢得了口碑,现在海外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一半,归根到底是多年坚持积累的结果。

这些走在前头的车企,都是靠“早早布局”赢得“提前红利”,大概也正是它们能一直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吧。

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能紧跟市场节奏,有的企业全年目标完成率还不到50%,看起来像是在遇到困难,但这并不代表“发展停滞”,反倒更像是在行业转型期的“必经之路”。

像这样的情形在产业变革中挺常见的,比如当年诺基亚,在功能机时期稳占优势,可一到智能手机时代,因为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结果被市场给淘汰了。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看看柯达的情况,它其实很早就搞出了数码相机的技术,可偏偏因为舍不得放弃那利润大的胶片业务,没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变化,结果只好慢慢退出了市场。

现在汽车行业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燃油车逐渐被新能源车型取代,机械驱动也在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像个人换工作或者行业变动一样,这个转变难免的经历一段适应期。

有些公司以前一直专注于燃油车,现在要转战新能源,无论是技术研发体系还是内部团队架构,必须重新梳理调整,这么一来,推进速度慢一些也是正常的。

关键不在于企业会不会暂时落后,而是落后之后,能不能快速锁定问题的核心,及时调整前进的路线。

比方说,要是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储备方面不够充分,就得加大研发的投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要是海外市场还没打出一片天地,就得多做些当地市场的调查研究,找准适合自己优势的海外发展路线。

看目前的市场动向,四季度的销量冲刺,更像是对车企之前战略布置的一次集中考验。

现如今领头的那些公司,早在三年前、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一直在新能源、全球化这些方面耕耘,眼下的成绩不过是“早期积累的自然收获”罢了。

如今中国汽车行业早就不再单纯看重销量了,眼下真正关键的比拼,还是看你是不是能坚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长久稳下去。

技术得一点点累积,市场慢慢拓宽,生态还得不断完善。

最终会看到,那些脚步稳扎稳打、走得更远的公司,靠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突然崛起”,而是“长久的坚持不懈”。

大致就是汽车行业的真情实况,领头羊光鲜亮丽,也有转型期的阵阵痛楚,只要把握好方向,及时作出调整,不管身处哪个层次,最终都能迎来适合自己的发展节拍。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金九银十又如约而至,中国的汽车市场也正式踩上了全年冲刺的节拍。

总体来说,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市场停稳,新能源车一直很火热,许多厂商都在拼年底的目标,不过各个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

从销量前十的企业来看,比亚迪和上汽依然稳坐行业“双桂冠”的位置。

从一月到九月,比亚迪销售了326万辆,距离全年目标的460万辆也完成了大约71%,这让它依然牢牢占据冠军宝座。

上汽集团卖出了319.3万辆,与目标的完成率也是差不多71%,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这两块,都表现得挺平稳的。

在年销量达到200万辆左右的第二梯队里,吉利的表现算得上是挺抢眼的。

前三个季度,销量已经达到217万辆,完成全年目标的72%,在销量前十名的车企里,这家企业算得上是最有竞争力的之一。

一汽和长安,处在同一档次上,保持着比较稳定的表现。一汽前三季度卖出了238万台,而长安则是207万台,两家的全年目标达成率都在69%左右。

凭借多品牌联动发展策略再加上新能源业务不断推动,它们在市场角逐中一直保持着稳扎稳打的节奏。

国产车领跑市场:突破三百万大关,达成率七成一,超越上汽的秘诀-有驾

奇瑞和广汽也都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成长方式和独特的优势。

奇瑞在前三个季度卖出了201万辆车,虽然全年目标的完成率只有62%,但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销量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

广汽今年前九个月卖出了149.4万辆车,达成了65%的预定目标,特别是新能源车型在销量中占得很大比重,可算是表现挺不错的。

四季度来了,汽车市场的新一轮冲刺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在眼下这个市场氛围里,体系实力更牢靠、新能源转型速度更快的那些企业,毫无疑问在激烈的角逐中会占得更大优势,也更容易完成全年预定的目标。

目前的汽车市场竞争早已不只是比拼销量的大小,技术水平的高低、市场反应的速度快慢、产品竞争力的强弱,都成为影响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金九银十这段时间的市场表现,已经不光是数字上的比拼,更像是一场对各大车企全年整体实力的全面考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