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共享电单车:逆行在城市秩序中

01
共享电单车现状:
电动自行车以其快捷、省力、节能、环保,逐渐成为了百姓出行的主力军,截至今年7月14日,太原市上牌电动车已经超百万辆。2018年,第一批共享电单车低调登陆太原,出现在太原市西南部的晋源区,由一家电动车租赁有限公司投放,用户完成注册并缴纳300元押金后可进行租骑,骑行费为50元/小时。因为价格不合理及市场营销不畅,目前这个品牌的共享电单车已经无声无息了。
走在太原中心城区,大街小巷几乎碰不到一辆共享电单车,据一位曾以共享单车为主要出行工具的朋友介绍,以前还零星可以见到共享电单车的,而几乎是一夜之间,共享电单车在大街小巷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似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主管部门的态度,不支持!
那么共享电单车在太原市还有生存空间吗?
在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省实验中学对面,停放着大量的共享单车,里面夹七夹八地摆放着几辆共享电单车,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大约有十几辆,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多点。
太原共享电单车:逆行在城市秩序中-有驾
位于太原市晋阳街的共享自行车停车点
用共享电单车的手机APP查找,在南中环360小区附近、小店高新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武宿保税区等学校和商住集中地区,显示有大量的车辆可供使用。
之后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时不时有人过来刷码骑车,利用率着实不低。
据了解,目前太原市正在运营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有美团、小遛共享、青桔单车、哈啰单车等,分别依托于美团、滴滴出行、支付宝等平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辆共享电单车,则很难准确统计,包括街头投放及没收集中堆放的,这个数字极为庞大。今年4月,太原市迎泽区针对共享电单车的集中清理行动,查扣清理了分属五家电单车企业的1.5万余辆共享电单车;青年路的一次查扣行动中清理共享电单车477辆……
太原共享电单车:逆行在城市秩序中-有驾
共享电单车行驶区域,在该区域外行驶或停车,会失去动力并面临一定数额的罚款
02
骑乘体验:
在太原晋阳街口,记者用美团APP刷了一辆共享电单车,手机界面立即出现了“骑行卡套餐” “停车区域显示”等信息,电单车骑行卡套餐分为10次6.3元;5次3.9元;20次9.6元等几种,金额越大优惠度越高,优惠幅度也很可观,折合每次骑行只需几角钱。
太原共享电单车:逆行在城市秩序中-有驾
骑行套餐
与普通共享单车最大的不同是,两者的骑行区域有很大差异,普通共享单车的骑行区域基本覆盖了整个市区,而共享电单车的骑行区域则要小得多。根据手机APP显示,骑行区域呈十字型,北至南内环街,南至小店区汾东大街一带,东至建设南路及马练营路附近,西至西中环街晋阳大道一线,基本局限在小店区和晋源区的部分地区。
APP提示,运营区外会自动关闭助力,如选择指定区域外停车,将会收取50元管理费,同时提示停车时不要与线下停车点混淆。
太原共享电单车:逆行在城市秩序中-有驾
违停扣费警示
记者随机刷了一辆共享电单车,在经过短暂的适应后,电动自行车的优势还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快捷、省力而灵活,穿行在车流中,格外灵动。此前曾投放过一批电动助力车,依靠人力踩踏来提供动能,目前已经很少见到,多数共享电单车为纯电动车,无需踩踏助力,并且很多在投入运营时已经卸掉了脚蹬子,根本无处借力。
03
存在的问题:
一、2017年,太原市政府出台(2020年4月修订完善)的《关于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太原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负责共享单车管理的太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已多次对违规投放的共享电单车进行了查扣太原市交通局也多次约谈了共享电单车经营单位,但目前违法投放的车辆并不在少数,这其间究竟是何原因不得而知。
二、2018年5月1日实施的《太原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其中《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办法(试行)》,对登记上牌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作出详细规定,并对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执行有具体标准,而目前投放的共享电单车无一悬挂合格的牌照。
三、今年5月7日开始,太原市全市范围内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规定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头盔。据统计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而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但目前为止,正在运营的共享电单车无一提供合格的头盔,安全隐患不言而喻。
04
尴尬的明天:
《法哲学原理》这本著作的多数论点都不为人熟知,但“存在即合理”却是辨识度最高的一句,为许多合理和不合理的事物做了注脚。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目前在太原市运营的共享电单车陷入了上路即违法的窘境,似乎在与既定秩序背道而驰。然而,共享电单车带给使用者的各种便利是难以让人视而不见的,记者的一位同事,曾经以共享电单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并办理了使用套餐,当共享电单车退出该区域后,同事的失望之情也溢于言表,只好在不久之后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
共享经济可以让闲置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电动自行车也有一只手数不过来的优点,然而1+1的结果却不等于2。最后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不得而知。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记者 康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