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

最近,汽车圈有个数据炸开了锅。某国产新势力品牌,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超过50亿元,而同期它的销量却创了新高,同比增长超过90%。销量涨得欢,亏得更凶。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就炸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生意还能不能干了?”说实话,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也愣了。一个普通买车的消费者,可能会想不通:车卖得这么好,价格也不算低,怎么就能亏成这样?这也太不正常了吧?

但别急,不要被表面的“吓人”给唬住。汽车行业这两年,特别是新能源这一块,类似的“怪现象”还真不算少见。我跟大家好好拆一下这个事儿,掰开揉碎讲讲,亏损到底从哪儿来的,亏得值不值,它背后到底是“钱烧光了”还是“战略压身”。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先看基本盘。这家新势力品牌,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是200多亿,净亏损50亿。表面一看,的确挺夸张,卖车的毛利率只有个位数,还不够研发、营销这些大头开销。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连续亏损好几年了。从2018年到现在,每一年都是负的,累计亏损早已过千亿。千亿啊,这个数字说出去,谁不觉得心惊肉跳?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但亏损归亏损,销量却在猛蹿,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上半年卖了近15万辆,放在国产新能源车企里,已经是排名靠前的成绩了。很多爆款车型,月销都过万。更重要的是,它的单车售价并不低,主力车型基本都在30万左右,甚至有一些高配版奔着40万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它的定位早就不是“便宜电动车”了,它打的是高端市场,能被人接受,也算打开了局面。

这么一比,你会发现它的亏损,倒不一定是因为“卖车卖得便宜”。那问题出在哪儿呢?接着往下看。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最大的问题,其实在研发。新能源车企跟传统车企不一样,后者的研发成本是摊在20年经验上的,而新势力从零起步,什么都要砸钱。数据就摆在这儿,这家品牌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60亿,占营收的30%以上。这比例,已经是所有头部新能源品牌里最高的了。再对比一下传统车企,比如丰田这样的巨头,它的研发占比通常只有10%左右。而国内一些老牌主机厂,可能连10%都达不到。

研发的钱去哪儿了?主要是电池、智能化和平台化开发。首先是电池,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的核心在电池,这家车企为了提升能效、降低成本,还搞了自研电池,试图摆脱对供应商的依赖。这事儿你说划不划算?短期内看肯定是不划算的,因为电池厂商的技术成熟、成本更低,你自己做研发成本高、周期长。但从长远看,这家车企是冲着“掌握核心技术”去的。毕竟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大头,控制住这一块,就能真正在价格上有话语权。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再说智能化。这块的钱更好理解。现在新能源车一个大卖点就是智能驾驶系统,谁的自动驾驶更流畅、更有“科技感”,谁就能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而自动驾驶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几乎是烧钱最多的地方。这些钱看着让人肉疼,但没啥办法,它是未来的方向——这事儿不做,你就彻底没机会了。

最后是平台化开发。这家车企在尝试搞自己的整车平台,也就是把未来的产品架构统一起来,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短期内,这会大幅增加支出,但长期看,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推出新车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所以单看研发,你会发现,这种“高比例烧钱”其实是新能源车企的普遍现象。再拉几个同行对比一下,会更清楚。比如特斯拉,成立初期的研发投入也很夸张,一度濒临破产;再比如蔚来、小鹏,他们的研发占比也都在20%以上。传统车企虽然研发比例低,但也在被“时代拖着走”,纷纷加大新能源投入,亏损在所难免。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除了研发,亏损的另一大块是营销。新能源车企的营销打法,和传统车企完全不同。传统车企靠4S店体系,广告多铺在电视、楼宇这些地方,成本摊得很广;而新势力更“互联网化”,各种社交媒体、短视频广告甚至线下活动几乎无孔不入,花钱特别凶。你很难说这种打法到底值不值,但从销量增长来看,似乎是管用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事儿到底有没有问题?其实吧,这种现象,在新能源车企里不算奇怪。很多新势力品牌早期都是战略性亏损,为的就是抢时间、抢市场。这个阶段更像是“砸根基”,根基稳了,未来才有涨价和盈利的可能。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当然,这种战略也有风险。一旦市场竞争加剧,或者技术研发没能推进到预期,它可能就真的“烧”到尽头了。但具体到这一家品牌,它目前还有很大的融资能力,背后也有资本在持续输血。从数据看,它的亏损虽大,但账上资金还算充裕,短期内不至于“烧没了”。

所以,表面上看到的50亿亏损,真的没那么吓人。只要它的销量继续增长,研发和生产效率逐步优化,盈利迟早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过程可能还要几年甚至更长,但方向是清晰的。

嘉兴首台新款S90震撼上市热议-有驾

最后总结一下。很多人一看见车企亏损,就觉得企业不行了。但新能源车企的逻辑,跟传统车企完全不一样。它们的亏损,往往是一种主动选择,而不是没活路了。你要紧盯的,不是它账上亏了多少,而是它的钱花在哪,能不能换来未来的机会。如果每一块钱都花得有章法,那它就不算乱来。相反,那些靠一时便宜抢市场、不舍得投研发的品牌,才是真的危险。

这家公司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先慢后快”的一盘棋。我们真正要看的是几年后,它的棋子能不能走到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