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

极星你以为靠“冷面高冷”就能横扫中国市场?图样图森破!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瞅瞅这数据,保准让人一激灵极星 Polestar,2025年上半年踩着油门猛冲,销量涨了半截还多,全球卖出去3万多台,营收涨了56%——结果净亏损不但没缩,还翻倍了!亏本赚吆喝,这是什么操作?更离谱的是,自称“有史以来最顶级审美”的极星,国内外差距大得跟吃火锅只涮白菜一样让人捉急——国内讲不动故事,用户压根不买账;倒是在欧洲混成“电动版沃尔沃二世”,起码还算能喘口气。这现状,搁谁身上也受不了。极星的高冷范儿、极简高级、北欧美学,在遥远的北欧小众还显得人五人六,可到了中国大地,啥用?沙发大屏能当饭吃才是王道!问题来了极星到底为谁而生?国内水土不服的症结在哪?它还有戏吗?要不,咱今儿个就扒扒这个“冷淡型”网红品牌背后的烦心事,权当下饭小菜。

极星5最近又在慕尼黑车展上刷了一波存在感,模样还真是赛博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原创北欧线条,锋利高冷,拿捏得死死的,嚯,连五年前的Precept概念车基因都如复读机一样延续到今天。同行造车新势力差点连P图都懒得P,照样山寨(小鹏P7被盯上不是没道理),就这个设计功底,保时捷Taycan都得挠头说声“臣服了”。可问题在于,极星的调性注定了它很难“开疆拓土”——没有祖上传下的燃油包袱、没有历史牛皮可吹,想靠一身“冷淡风”空降中国,结果碰得一鼻子灰。你造吗?和当下国内泛智能电动车比起来,极星那一套“懂车的人才懂”的操控逻辑,纯属自娱自乐。“豪华车”故事在中国成了讲冷笑话,用户“懒得理”,市场说“打住打住”。这剧情,算是糊弄到头了吗?后面还有梗。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要说极星的优点,打死也不能一笔带过人家是真的懂设计,摒弃油腻复杂,一身北欧极简风,绝不拔高也不下沉。内饰用上了斯堪的纳维亚地道的环保材质回收织物、Nappa皮革、食品级工艺——妥妥的国际范兼地球环保小卫士。外形低趴拉风,倒跟传统燃油轿跑神似,想跟路边的“呆头鹅”式电动车分出个高下。操控和运动性能,借着Polestar全新平台和性能架构、铝合金车身的加持,瞄准极客和驾驶发烧友。什么磁流变减震器、112度大电池集成——这些词汇,听得懂都能弄潮电车江湖。

可你瞅瞅,国内热销电动车,“沙发要够大,车机花样要多,得有大冰箱、大彩电、超级语音管家”,甚至乘风破浪的女司机都要一键搞定“零重力按摩”。极星倒好,什么都没有,连“天降神兵”都懒得整,唯一靠谱的是“你要懂品味才配拥有”。说实话,这套路纯粹“自己感动自己”。作为国内新能源市场一员,极星不怨自己不努力,只叹市场太“接地气”——怪只怪供需这条大河,自己游反了方向。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海外呢?故事完全倒过来。欧洲买家一听沃尔沃,眼珠子都发光,“老牌安全、北欧血脉、极致操控”,这大牌镀金buff加满,极星二话不说就被奉为香饽饽。国产极星2,七成到九成都直奔欧洲市场荣归故里,成了人家那边的“国民特斯拉”。这边市场热、销量起飞、政策又给力,极星美滋滋。但赚钱呢?全靠情怀可没那么容易,“高销量高亏损”的魔咒迟迟散不去,做大了更亏大,这可是教科书级别的烧钱模式。

事情到了这儿,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毕竟极星品牌还在欧洲混得不错,数据还拿得出手,沃尔沃背书也牢靠,谁也想不到水下其实暗流涌动。国内部分吃瓜群众还等着看极星“最后赢麻了”的一幕,盼了一年半载,越来越看不到彩头。极星品牌在国内高举“精英审美”大旗,满世界造势,营销砸钱砸到手软,结果换来的是用户一脸“这不是我的菜”的无感。智能座舱不上新,大屏幕不玩酷,辅助驾驶讲半天不像样——所有别人卷得头破血流的功能,极星一点不跟。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再瞅瞅别家呢?问界、小鹏、蔚来,一个比一个脑洞大,“劲爆到飞起”。你家车有沙发大床?人家能后排睡觉;你搞车机?对不起,人家可是AI管家。极星自信地坚持操控、性能和设计,顾不上安抚国人越来越“养生”的裤兜。市场一根筋要“人性好用便宜大”,极星给你“北欧精英高冷范儿”,这不是南辕北辙嘛。有人调侃,现在的国产新能源市场,沙发大床才是硬通货,顶级操控不过是冷锅冷灶。

问题是,极星真不想全盘妥协;但市场又不想给它时间慢慢悟。“情怀不能当饭吃”的现实扑面而来,躲都躲不开。资本市场也直接给了极星当头一棒——市值断崖式暴跌,各路消息开始满天飞,“年底退市”“退出中国市场”甚至都明晃晃摆出来。可别说,这可比室温超导还刺激,更抓人眼球。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本来嘛,谁都以为极星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没想到今年6月来了一出惊天反转。资本大佬李书福“及时雨”般地砸下一大笔——2亿美元注资,66%的控制权拿到手。一顿操作猛如虎,市场短暂兴奋了一会,极星股价扶了一下还真动了动。转头一瞅“2022年的高点”,如今还残喘在谷底,跌幅高达90%,要说“翻身”啥的只是昙花一现。

有了钱,极星是不是迎来“绝地求生”?表面风浪平息,可市场逻辑早变了。国内还在玩功能和体验“花活”,国内早已不信“北欧美学就是高级”的故事,用户眼里“豪华车=炫技高配性价比”,不是说瑞典来的就罩得住一切。极星的品牌神话开始崩塌,伴随而来的是“收入上涨-亏损翻倍”——标标准准的“增长型流血”,远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体面。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更致命的是,国内新能源市场进化速度堪比抢地摊儿,昨天还被众星捧月的“卷王”,今天可能就被市场无情抛弃。极星这类高冷精英品牌,看似自带“金汤匙”出生,赖以生存的精致审美和骨感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武之地。不管你讲得再高大上,没有适合中国土壤的新故事线,那就还是“别人家的好车”,永远真香不了中国老百姓的灵魂。国内主旋律不再是豪华,而是“你有的我都得有,再加点新鲜感”。极星的神话在中国梦碎,反倒是欧洲市场继续如鱼得水,靠着沃尔沃的金字招牌,还能混个安稳。

资本、梦想、情怀——到了这个阶段,极星的“三板斧”逐一失灵。注资虽好,却“有钱也未必能活下去”,因为模式跟不上风口。极星卖的是稀缺操控和极简美学,可国内电动车用户越来越重视实用和舒适,年轻人买车要“大沙发,大彩电,不用动嘴动手,辅助驾驶一按就好”,爹妈买车图安心和省心,极星却拿自己的“品位圈子”,高高在上地与大多数用户无感对话。文化和认知的壁垒,远比价格和技术更难打破。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你说极星难道不会妥协?事实上,品牌一旦选择“底色”,很难半路杀个回马枪——既然给自己贴了“精英高冷”的标签,就只能在小众中越卷越偏,想兼容大众市场,真撑不起两个重心。等你发现,国内新能源领域已卷成一锅端,连比亚迪都能端出“全球老大”的气势,自家只能“出人头地在朋友圈”,可谁愿意继续为“听不懂的情怀”买单?

更狠的现实是随着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再加上传闻“年底退出中国”,经销商、投资人、粉丝心气全都涣散了。品牌的最后尊严成了“别被忘记就行”。此刻极星显得格外尴尬——要市场没市场,要利益没利益,甚至连话题感都逐渐散失。就算极星真有“成为中国高端电动车”那点雄心,也只能转而寄希望于海外市场慢慢熬,国内基本判了“死缓”。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极星这车啊,不是车不好,是路选错了。北欧美学再顶级,操控再销魂,终于敌不过国内用户对“沙发”和“大屏”的痴迷。一味坚守精英、冷淡、性能的路线,合着拧巴着要和主流市场对着干,那结果只能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你说极星不卷智能化是种格局?也可能是自信过头了,把自己“高冷”玩成“边缘”。实际上,小众精致在国内注定成不了气候,老百姓缺少“为了一份高雅而激情买单”的劲头。想在中国混,得先把烟火气装进发动机里,沙发给后排,彩电塞进中控,再加帖“没人用得上的黑科技”才叫真时髦。极星还傲娇坚持“谁懂谁懂”,可懂车的那一拨,早被智能电动车的新故事吸走了。高冷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你觉得极星“高冷精致”这条路,还有必要在中国市场死磕下去吗?究竟是极星太不懂中国人爱什么,还是咱们国人“不懂欣赏”北欧极致审美?在智能化和舒适度被无限放大的“卷王”市场里,坚持原汁原味的极星,是遗世独立还是自绝群众?留言区来盘一盘,你是支持高端孤勇,还是看好接地气的全民路线?

极星5登场,它真能颠覆传统豪华电动车的规则吗?-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