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的紧凑型SUV,好像卧虎藏龙。尤其是长安,去年这个第四代CS55 PLUS一出来,我心里就哇哦了一声。这车看起来精致,配置也不错——不过我也想着,跟别的车比比,除了配置,还能差在哪儿?
我片刻留意了几个点。像它的动力系统,最大功率141kW(估算,体感还挺凶的),扭矩310N·m(样本少,不一定准),其实跟一些合资的入门插电混动差不多。……你会觉得:油耗呢?官方说一箱油(50升)能跑1000公里(体感),每公里油费省五毛左右。这算下来,心里琢磨:说明书上写这个数字,能不能真达到?实际开开,碰上堵车会不会打折?我猜大概一半吧。顿时觉得,油费节省还挺可以的,但未必绝对。
说到空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侧面看到车内照片,悬浮中控屏后面那个区域,暗藏了个充电口和一些线材,真是细节用心。新车尺寸4550x1868x1675mm,轴距比丰田锋兰达多出16mm,这个差距看似不大,但转个弯或坐两个人都能感觉出来。座椅也好,前排电动按摩、副驾驶带腿托,很多细节我都觉得舒服。一个同级别的车,开起来确实更讲究。
但我有个疑问:那套智能驾驶辅助能真的用得顺手吗?比如它识别前车、换道,比我想象得要灵敏?我其实没细想过,这套视觉识别算法背后的功夫,到底是不是用在更严苛的场景里。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一下。
供应链的事情也不能不入眼。长安用的高强度钢,方舟安全车身那些,就像建房用钢筋,既要结实,又不能太重。钢最高能达到1500Mpa(这个我还真没见过有车用到),价格一定不便宜,但为了安全,值。
我心里又问:为什么智能化是一碗饭?这车的天枢OS系统,支持自定义界面和深度交互,感觉像平板一样,但具体用起来真的直观吗?我见过不少朋友觉得,车里的智能就像虚拟助手,总能有点跑偏。或者,说到这个,我也觉得:家用车能搞得这么智能,真是个趋势,还是在以智取胜?
其实你要说户外空间也很足够,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周末带娃带宠物出去,后备箱多能装点东西。475升,折叠后还能到1415升,比别的合资车又多点空间感。更别说日常用的挂钩、雨伞槽,那是真实的便利——这点用心,确实用在了咱生活的小细节上。
有个细节讲个小段落:我看了个推文,是个车管修理师说——这个车的底盘挺厚,平时越野不用担心。50万公里后还能撑,是真的,还是夸?这就让我反脑补:他们设想里,整车用的高强度钢,和我见过的朋友平常磨损其实没想象那么严重。但我个人觉得,这个钢铁成本一定涨了不少(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如果安全能升级到这个程度,也算值得。
你有没有想过,像它这个价位的家用SUV,真的要啥都有?智能、空间、安全都不输合资,两天都觉得不属于理所当然。价格一出来,估算不超过10万—11万(估算,样本有限),在整个市场里,算最低的门槛之一吧。你会不会觉得,未来车企还会不会把性价比做到极致?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这个路数挺稳。
对比一下,同样10万级别的汽车,像某些车型会偏重配置或价格,同样都长得像个车。这款长安的优势,就是它用料扎实,空间够用,智能够用,动力也亮眼,关键还能省点油。挺符合现代人的想法——一车多用。
就是这个安全字,真的是让人心里踏实。高强度钢、六安全气囊,算不上豪华,但也够保障。遇到突发情况,能不能撑过去?我觉得安全,不只是被动抗击,更像平常的防守。你说,新的安全科技,未来会不会带来爆炸式反应?这就留个悬念:它们,到底能不能早早发现那个小细节——比如突然窜出来的行人或超速的自行车?
说到这,我还在琢磨:长安的自动辅助系统,设计得够人性化吗?相信挺多朋友会在实际用车中,发现系统有点聪明,又有点笨。这其实也正常,毕竟这个技术,还在成长中。
唉,想着想着,车灯外那些细密的LED阵列,那光的细腻程度……有没有人会在夜里开车时,偷偷多看几眼年久失修的灯泡?我没细想过这点,但可能未来灯光管理会变得更智能。你觉得一个车的温度记忆会不会变成可能?说不定,下一次我逛到二手市场,想试试那牌子旧车,心里还是挺期待的。
反正,这车的确让我觉得,未来的家庭用车,可能要靠这些靠谱的设计撑起一片天。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是不是这点小细节,也能帮你在选车时多添一点信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