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法拉利趁穆杰罗赛道的“媒体拍摄日”机会,把SF25方程式赛车换上了全新的后悬挂零件。勒克莱尔和汉密尔顿两位大将轮番上阵,把规定的200公里测试距离跑了个底朝天。马拉内罗的工程师们这次可是信心满满,因为全新升级后的方案将在比利时大奖赛正式亮相,他们认为终于找到了让这台SF25翻盘的关键。
说到底,这次后悬挂的变化,最直接的地方就是上叉臂的前支臂安装位置比以前低了几厘米。别小看这几厘米,像梅赛德斯、迈凯伦这些头部车队本赛季早已悄悄搞过类似的小手脚,现在轮到法拉利也来试水。更低的前支臂,再加上一度引以为傲的抗俯冲设计,相当于给赛车场上的“舞者”加了稳定器。刹车、加速这种姿态变化,能够更好地被限制住,赛车的空气动力平台也就跟着更稳了。
这种改法的好处很明显:悬挂高度静止时可以调低,尤其在慢速弯道里,扩散器离地距离最远的时候,底盘能贴得更近,低速区间下压力提升效果特别明显。说白了,这就是在不加陀螺仪的情况下,用机械结构提升车底空气流速,把下压力榨得干干净净,速度蹿上去的同时也更压得住弯。
但事事难两全。悬挂抗俯冲做强,车手反而会觉得少了关键的“屁股感知”,就是那种屁股、腰椎一夹就知道赛车在干啥的本事。俯仰幅度小了,车手获取“人车合一”状态的难度就有点小麻烦,操作起来容易失去细腻的反馈。新悬挂会不会把法拉利车手变成“感知迟钝”的木头人?这点不少业内人还得打个问号。
悬挂高度整体降下来之后,高速巡航一个不留神,底板离地太近,底板木条磨损量暴增,类似去年汉密尔顿就吃了这个亏,还被取消成绩。为了防止再出这类乌龙,法拉利应该配套升级了减震器。别看你在外面瞪大眼也看不到,内里的中央减震器做了不少文章。选择更大的阻尼值,就能更好地“毛巾拧干水”,既保持低悬挂不冒险,也不让木板惨遭“爆改”。
其实说白了,无论底盘高度也好,空气流速也罢,指望单靠一次悬挂升级一飞冲天也不现实。得益于早前在奥地利站引入的新底板,以及现在这套更有针对性的后悬挂,法拉利SF25如果幸运的话,真有可能把今年前半程埋下的坑全填了,把潜能都撩出来。
不过纸上谈兵总归是纸上谈兵,真本事还得赛场见分晓。比利时站如果法拉利真能杀回前列,那才叫重振旗鼓。如果一不小心踢到铁板,被梅奔、迈凯伦继续压着打,那又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还要再折腾减震器、悬挂臂啥的。
不管怎么说,F1的世界本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每个零件、每道工艺,都是反复试错、试出来的。后悬挂高度降下来,空气动力数据涨上去,干不干掉梅奔还在两说,但这体面的气场总该有了。要说希望,车迷们肯定希望这回法拉利别再“自己把自己坑一脚”了。
有新悬挂就别怕试,更别怕“翻车”。毕竟F1的世界里,吃一堑长一智。法拉利能不能靠这一口气咬住老对手?就让比利时大奖赛给咱揭晓答案吧。
好戏,还在后头。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