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车企们对营销模式的探索始终在持续进行,力求找到那个能够精准触达消费者的最佳方式。这就是“Marketing=market+ing”所蕴含的深意。

今年年初,上汽大众便对其营销体系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调整。他们将原有的12个营销大区缩减为了8个,其中山东、江苏、京津和云贵等地区被整合进了新设立的四个大区中。

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有驾

这次变革的核心在于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通过此次大区的调整,上汽大众进一步下放了“战术资源”的决策权,使得各大区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资源调配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 权。同时,针对不同体制的经销商,上汽大众也提供了差异化的培训内容,强化了市场一线人员的作战能力,从而形成了市场、销售和售后的紧密协同作战模式。

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体现了车企对于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中国市场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车企必须采取“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进行差异化营销,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当然,上汽大众的这次变革并非其营销改革的起点。近两年来,围绕面向消费者的变革,上汽大众已经在多个层面构建了优化组织与流程的体系。

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有驾

早在去年3月,上汽大众就已经开始了组织架构的变革,打造了由“1个营销中台+3个营销前台”构成的全新架构。营销中台负责整合渠道与销售,市场部门则专注于传播和客户运营,而售后部门则致力于提升用户满意度。同时,前台部分由ID.系列、高端燃油车和主流燃油车三个机构组成,分别负责各自产品线在全国范围内的产品调研、策略研究和实施等工作。

这种变革使得企业的营销链条从串联式转变为并联式,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形成了一个更加统一和高效的团队。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不仅打通了内部的沟通闭环,也让品牌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及时获取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无论是之前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是如今的大区营销变革,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与消费者建立联系,重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上汽大众在顺应时代变化的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举措。

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有驾

在积极蓄力迎接挑战的同时,上汽大众也在不断探索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多元化的渠道布局已经成为车企营销转型的重要方向。商超店、直营体验店等新型业态的兴起,为车企提供了更多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机会。上汽大众也紧跟这一趋势,近年来不断扩展和创新其销售渠道。

其中,ID. Store的城市展厅模式就是上汽大众在营销渠道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与传统的4S店相比,ID. Store的规模更大、更加智能化,通常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场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透明的购车体验。

目前,上汽大众已经在国内88个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商场开设了200家ID. Store。同时,ID.新能源“店中店”也在不断扩展中,并引入了“ID. Zone”的新概念,致力于为新能源车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和专属的服务。

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有驾

此外,在更贴近用户的空白城市和汽车商圈,上汽大众还建立了卫星店,以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虽然卫星店的规模较小,但其功能却十分丰富,包括车辆展示、亮点展台、车型选配以及销售办公等区域。部分具备售后功能的卫星店还提供了售后接待、客户休息和维修车间等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可以说,在渠道布局方面,传统车企虽然可能不如新势力那么激进,但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上汽大众所采用的以4S店为主、多形态相互补位的复合型网络模式,正在推动其多元化渠道的全面铺开,并深化了用户与品牌之间的直接联系。

精简大区、多渠道布局——上汽大众营销体系再革新-有驾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车企要想真正实现与用户的近距离互动和深度融合,就必须从内到外进行多维度的营销变革。虽然从B端向C端的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态度坚定、勇往直前,最终必定能够被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