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今儿个算是正式亮相了,这事儿,咂摸咂摸,挺有嚼头的。
你想啊,一个原本捣鼓手机的厂家,突然扎进SUV的赛道,这本身就自带流量。
铁定有人捧臭脚,觉得这是“科技赋能新生活”,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是“跨界玩票,瞎胡闹”。
这种冰火两重天,见怪不怪了。
扯回车本身,这卖相嘛,见仁见智。
官宣的那抹宝石绿,确乎亮眼。
但说句实在话,马路上跑的,还是黑白灰当家,这种扎眼的颜色,真要掏腰包,估计还得盘算盘算。
设计嘛,你说它有家族基因吧,那确实有,但要说是独一份儿,那也未必敢打包票。
车尾巴上那翘臀,我个人觉得比SU7顺溜多了,至于有没有借鉴法拉利,咱也不敢妄议,毕竟设计师的脑回路,咱摸不透。
内饰那块“天际屏”,倒是挺别致的。
阿维塔12也使了类似的招数,感觉一下子把车内的格调顶上去了。
但问题也来了,这么长一溜屏幕,真的管用吗?
开车的当口,眼珠子本来就够呛,那么多信息一股脑儿砸过来,会不会顾此失彼?
这还真得等上手摸摸才知道。
眼下大伙儿最上心的,莫过于这价码了。
31.99万起?
顶配摸到40万?
这个段位,直接硬刚特斯拉Model Y和一票新晋势力SUV。
小米的胜算在哪儿?
牌子响?
科技感爆棚?
还是靠情怀续命?
其实造车这事儿,真不是光靠嘴炮就能搞定的。
供应链、品控、售后,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会砸了招牌。
小米做手机那么多年,攒了不少家底,但汽车和手机,终归是隔行如隔山。
瞅瞅,现在新能源车这片红海,厮杀有多惨烈。
特斯拉挥刀降价,新势力疯狂内卷,老牌车企也纷纷下场搅局。
小米YU7想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单凭一块天际屏,怕是有点悬。
价钱是个绕不开的坎儿。
31.99万起,听着好像挺实惠,但掰着指头数数,这个价位,上头有豪华品牌镇场子,下头有自主品牌虎视眈眈,对手如云啊。
小米要是真想靠YU7一炮而红,这价格策略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再往深里看,小米造车,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早先我们总是给人“山寨”、“low”的刻板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国货开始试水高端化、智能化。
这条路不好走,但总得有人趟过去。
只不过,消费者也不是冤大头。
情怀这玩意儿,可以有,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真本事。
小米YU7能不能赢得人心,关键还是看能不能实打实地解决用户的痛点。
比如说,里程焦虑、充电难、智能交互体验等等。
说白了,汽车不单单是个代步工具,它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小米YU7能不能承载这种期许,才是它成败的关键。
绕回开头,小米YU7的横空出世,势必会引发口水战。
但争议本身,也是一种曝光。
至于它最后能不能站稳脚跟,那就交给市场这块试金石来检验吧。
毕竟,时间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