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车主超300名要全额退订 小米汽车被指宣传模糊致歉

维权车主超300名要全额退订 小米汽车被指宣传模糊致歉

维权车主超300名要全额退订 小米汽车被指宣传模糊致歉-有驾

刚提新车就出问题?最近小米汽车摊上事了。一群刚拿到SU7 Ultra的车主发现,自己多花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前舱盖,宣传页上写的"双风道"功能突然被官方改口说"仅是装饰作用"。更扎心的是,想退车得先放弃2万元定金,不改配就得等半年提车——这剧情简直比电视剧还刺激。

排队等车变维权长跑

5月7日小米汽车甩出一纸声明:"之前没说明白,现在给您改配铝制盖子,再送2万积分(约2000元)"。听起来像是诚意满满?可车主们算完账发现不对劲:改铝盖得重新排队等半年,超时不要车就扣定金。有人掐着指头算:"现在改订单得排到明年春节,这和拆东墙补西墙有啥区别?"

更让车主冒火的是选装费差价。花4.2万买的碳纤维盖,改回铝制只能省3万块,中间1.2万的差价直接打了水漂。维权群里有人自嘲:"这买卖比炒股还坑,没上路先亏个iPhone钱。"

补偿方案藏着什么门道?

仔细看小米的方案,藏着三个"小心机":

  • 时间锁——必须在5月10日前决定,错过就过期

  • 连环扣——改配就要重走审批流程,相当于重新下单

  • 积分套路——送的积分只能在小米体系内消费

对比特斯拉去年降价补偿老车主的方式:直接给三年免费充电权益,价值近万元。显然,新势力车企处理客诉时,是真金白银和积分代金券的差距。

维权车主超300名要全额退订 小米汽车被指宣传模糊致歉-有驾

跨界看信任危机

汽车行业的预售模式,其实和手机圈玩的定金预售如出一辙。当年小米手机靠"饥饿营销"横扫市场,现在汽车业务却在这个看家本领上摔跟头。说到底,消费者花的不仅是钱,更是对品牌的信任押金。

雷军最近在微博感慨:"这是创办小米最艰难的时刻。"这句话让人想起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下滑时,他亲自抓供应链的往事。当年靠线下门店逆风翻盘,现在汽车业务或许也需要同样的破釜沉舟。

用户信任还能买回来吗?

从手机跨界造车的企业,都踩过类似的坑:

  1. 蔚来早期车主因软件问题集体维权

  1. 小鹏G3改款引发老车主拉横幅

  1. 理想ONE突然停产遭千人投诉

这些案例揭示一个真相:智能汽车时代,用户维权成本比传统车企高十倍——毕竟车上装着价值几十万的智能系统,说换就换可不像换手机壳那么简单。

你怎么看?

是小米车主太过较真,还是企业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下期我们将深扒:新能源车企的"补偿套路"背后,藏着哪些行业潜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