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日常开车出门的路上,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路况明明不复杂,车也不算多,但心里就是会莫名地紧张起来,手也不自觉地握紧了方向盘。
这种感觉,往往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技术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留意的车辆。
这些车,它们或者体型巨大,或者行踪不定,或者性能超群,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在马路上行驶时,哪些类型的车需要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对待,遇到它们时,保持距离、冷静避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首先要说的,就是公路上最显眼的存在——大型货车、公交车、混凝土搅拌车这类重型车辆。
它们就像是移动的钢铁堡垒,光是停在那儿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很多人觉得它们开得慢,显得有些笨重,但这种印象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
真正需要我们警惕的,是物理定律在它们身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先来谈谈刹车的问题。
一辆普通的家用小轿车,重量大概在1.5吨左右,而一辆满载的大货车,总重量可以轻易超过40吨,甚至更多。
这个重量差距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刹车距离的巨大差异。
根据交通安全部门的测试数据,一辆以每小时80公里速度行驶的家用轿车,紧急刹车距离大约在35到40米之间。
而同样速度下的一辆满载重型货车,它的刹-车距离可能会超过100米。
这个距离,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还要长。
这意味着,当你看到前方有状况,一脚刹车稳稳停住时,你身后的那辆大货车可能还需要几十米的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
如果在它前面突然刹车或者变道,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刹车距离,大型车辆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就是视野盲区。
它们的车身高大,驾驶室位置很高,这导致司机周围存在着大片无法直接或通过后视镜观察到的区域。
通常来说,大货车的盲区主要分布在车头正下方、车身左右两侧以及车尾正后方。
尤其是右侧的盲区范围特别大,一辆小轿车完全可以隐藏其中,让货车司机毫不知情。
很多惨烈的事故,就是因为小车长时间与大货车并排行驶,或者在右侧超车时,货车司机因为看不到而正常并线,从而导致了悲剧。
所以,我们在路上遇到这类大型车辆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长时间跟在它后面,也不要在它两侧并排行驶。
如果需要超车,一定要先通过灯光或者鸣笛的方式提醒对方,然后果断、迅速地完成超车动作,尽快脱离它的盲区范围。
宁可多等几分钟,也不要拿自己的安全去冒险。
说完了公路上的“巨无霸”,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城市街道里,这里有一种更为灵活、也更难预测的车辆——出租车,特别是那些亮着“空车”顶灯的出租车。
他们的驾驶行为模式和我们普通上班族有本质的不同。
我们开车,目的是从A点安全到达B点,而出租车司机在空载时,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在路面上搜寻乘客。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分散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而不是正前方的车流。
为了抢到一个路边招手的客人,他们可能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从最左侧车道连续变道到最右侧路边,来一个紧急刹停。
转向灯在那个时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多余的操作。
跟在这样的车后面,精神必须高度紧张。
因为它可能因为一个模糊的人影就突然减速,你一不留神就可能追尾;也可能在路口突然掉头,因为发现对面的乘客看起来像个“大单”。
和出租车斗气是最没有意义的,因为双方的驾驶目标完全不同。
正确的做法是,有意识地拉开比平时更远的跟车距离,当看到前方的出租车减速或者左右摇摆时,就要提前预判它下一步可能的动作,做好减速或变道的准备。
接下来要提的,是那些在路上回头率极高的豪华性能跑车。
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辆法拉利、保时捷或者其他一些高性能轿车时,除了欣赏之外,更应该增加一份警惕。
这些车不仅仅是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性能和我们普通家用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它们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可能只需要三四秒,这意味着在你还在缓慢提速的过程中,它已经像一颗子弹一样冲出去了。
更关键的是刹车性能,得益于顶级的刹车系统和轮胎,这些性能车的刹-车距离非常短。
在你看来是安全的跟车距离,对于它们来说可能绰绰有余。
如果你用普通家轿的驾驶习惯去判断它们的行为,很容易出现误判。
此外,一旦发生哪怕是最轻微的剐蹭,维修费用也可能是个天文数字,一个大灯或者一块翼子板的钱,就可能抵得上一辆普通国产车的价格了。
所以,路上遇到这类车辆,最好的策略就是“佛系”一点,不争不抢,主动让行。
这既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对自己钱包的保护。
当然,路上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不只是那些开得快的,还有一些开得慢、甚至有些犹豫不决的车辆,比如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和车尾贴着“实习”标志的新手司机。
对于外地司机来说,他们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环境,需要一边开车,一边看导航、认路牌,大脑处于一种信息超载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出现开错路、临时变道、在路口犹豫不决甚至突然停车等行为。
而新手司机,他们对于车辆的操控还不够熟练,油门、刹车和方向的配合还在磨合阶段,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我们在路上遇到这两类车时,最需要的是一份耐心和理解。
在后面不停地按喇叭催促,只会让他们更加紧张,更容易出错。
最好的方式是保持安全距离,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反应时间。
预判到他们可能会犯的错误,比如在复杂的路口提前减速,做好随时刹车的准备。
道路交通中,秩序远比速度更重要。
最后,也是最需要警惕的一类,是那些被情绪控制的“路怒症”司机。
这类司机,他们的危险性与车辆类型、驾驶技术无关,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情绪状态。
堵车时狂按喇叭、被人变道就非要追上去别一下、在车流中毫无章法地穿插……这些都是路怒症的典型表现。
当一个人被愤怒情绪冲昏头脑时,他的行为是完全不可理喻的,也极具攻击性。
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和这样的司机较劲,试图和他们理论,无异于火上浇油。
你可能赢了一时的口舌之争,但却把自己置于极大的危险之中。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识别出这类情绪化的司机后,迅速远离。
让他先走,不要与他对视,更不要回应他的任何挑衅动作。
在任何时候,保证自己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没必要为了一口气,去和一个“移动的火药桶”硬碰硬。
归根结底,开车上路,比的不是谁快谁狠,而是谁能更冷静、更理智地处理复杂路况,最终安全到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