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买国产高配后悔了,三个月从“真香”到“心塞”,他图啥?
我有一个朋友,前段时间买车,预算就那么十一万块钱,他一眼就看上了奇瑞瑞虎7 PLUS。那时候他可美了,到处说这车配置多高,看着多大气,脸上也有光呢,大家都觉得他买得挺值。
可是呀,才开了不到三个月吧,他就有点不对劲了。那天他去试驾了二代长安CS55 PLUS,回来就跟我抱怨,说自己当初怎么就没多看看合资车呢,那口气,真是气得不行。他这话一说,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你想啊,十一万块钱,买个配置满满的国产SUV,那多划算。像瑞虎7 PLUS这样的,刚开始看,真是哪个地方都觉得好,用料足,样子也好看,那个劲头可不得了。
可是日子一久,真正开起来,就不是看宣传资料那么简单了。他发现有些东西,国产车给你的,跟合资车给你的,哪怕看着差不多,实际上那种感觉就是不一样,差那么一点点。
他就跟我说,车身啊,漆面啊,总觉得有些地方接缝没那么齐整,漆也好像厚薄不均,虽然不是大毛病,可心里就是膈应。这些小地方,合资车通常做得就比较细。
内饰呢,看着还行,大屏幕什么的挺唬人,可是仪表盘上的字,好几处都歪歪扭扭的,让人看着不舒服。还有那个座椅,长途开起来,腰特别疼,很不舒服,这就是没考虑到人长时间坐车的感觉。
空间方面,后面看着挺宽敞的,可他自己个子高一些,坐进去头顶就有点压抑,腰部也不舒服,感觉伸展不开。他说合资车在这些方面,做得可周到多了,坐着完全是两码事。
动力嘛,看着那个2.0T发动机,还带四驱,听着挺猛的,开起来也确实有劲,心里也踏实。但就是开起来那个顺滑劲儿,那种扎实感,跟合资车比,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不是那种很平稳很舒服的感觉。
要说配置,那真是没得挑,倒车摄像头啊,夜里自动开大灯啊,方向盘助力也挺轻的,好多功能真是入门级的合资车根本没有的,性价比高得吓人。
但是有些智能化配置,用起来反倒添堵。比如自动启停功能,有时候停个红绿灯,车再启动的时候还会抖一下,本来是方便人的,结果弄得人一阵心烦。
不过安全方面,这车倒是挺舍得下本钱的,好几个气囊,车身稳定系统也全,遇到个急刹车啥的,心里还算有底,这一点是它做得不错的地方。
他后来才明白,合资车为什么贵一点,它贵的不是那些肉眼可见的配置,而是那些看不见的“隐形价值”。比如以后卖车,合资车的保值率肯定高,开个五六年,小毛病少,售后也更方便。
这些表面看不到的东西,一开始会觉得不重要,可真等自己买了车,用上三个月,他就知道这些东西有多重要了,这不是多几个配置就能弥补的,那是实打实的省心。
所以大家都在想,十一万的预算,是不是真的就不能只看配置高不高,一定要看看这车到底能不能踏踏实实开个几年,用着顺心不顺心。
那些车身做工怎么样啊,开起来噪音大不大啊,颠簸路段过滤得好不好啊,这些最直接的驾乘感觉,可能比清单上写得满满当当的配置更重要,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说,如果你也像我这朋友一样,想要开个放心,质量好扛用,那十一万块钱的预算,真得好好把合资车也纳入考虑范围了,不能光盯着国产高配看。
买车可不是买个手机,不喜欢了就能换,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是得自己多去试驾几款车,多问问那些开了好些年的老司机,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别到时候听了别人的忽悠,结果气得不行。
当然了,现在汽车市场变化非常快,新能源车也出来好多不错的选择,增程式啊,纯电的啊,甚至一些豪华品牌都降价了,有了更多新选择。
大家买车,别只被眼前的广告和配置清单迷惑了,多想想自己到底最看重什么,是好看,是省油,还是开着踏实,这才最重要,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