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两年汽车圈风云又变了,咱刚学会“插混”那一套,人家主打智能驾驶又要卷起来。
你看看最新那领克08 EM-P,官图刚甩出来,就打算明年成都车展跟大家见面。
乍一看,好像这车外观又升级了,激光雷达还“长”到车顶上,说提升辅助驾驶,这不明摆着告诉大家,智能化是又加码了。
可这玩意真有那么神吗?激光雷达到底能帮咱啥忙?
设计师们是不是又憋了什么大招,还是说只是给消费者打个漂亮的“智能”标签?
说白了,这种标新立异,究竟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营销上的花招?
别急,咱一步步掰开揉碎,看看里头到底装了啥玄机。
先聊外观吧,国人买车其实挺看眼缘的,新样式包围也算是给脸蛋换了个新妆容。
升级的大灯组,搞什么璀璨星河元素,好家伙,一听名字就挺梦幻。
点亮之后真能让大马路上的路人多看你一眼吗?
从视觉效果上,确实更抓人——但说实话,晚上开车的时候谁会盯着自己的前灯发呆啊。
还不都是讲究个识别度,怕跟隔壁的车撞脸。
新漆色也是有心机,鎏光金、晴空蓝这类名词读起来就挺带感,摆明了是让年轻人多一些玩法。
不过,每年车厂都在玩颜色,去年是冰川白,今年估计又是“科技蓝”,套路总是新瓶装老酒。
至于那个鼓出的激光雷达,懂行的都明白,这玩意儿是辅助驾驶的核心,一句话——让你的“半自动”更接近自动。
但真能闭着眼瞎溜街?恐怕还不行。
现在比的是谁先把硬件往车顶“怼”得更高调,谁就更潮。
但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心里知道,雷达多了,不代表车就真能自成一派,安全和体验还要看后端算法怎么作业。
所以说,每次官图发出来,不管是外观、科技还是配色,打动人的除了那几张高清照片,剩下的还是营销的大手笔。
咱再抠一抠尺寸细节,这车长4825mm、宽1915mm、高1660mm,轴距2848mm。
直接翻译一下,这就是一台中大型SUV,空间肯定不寒碜。
数字抛出来,感觉挺带劲,但你家车位够用吗?
有的人最怕车大掉头麻烦,喜欢一把梭的灵巧。
但怎么讲,轴距长了二排腿部空间没毛病,周末郊游也能塞下闺蜜和行李箱。
这数字是实打实的,没法水。
不过空间和舒适性其实就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点,漂亮归漂亮,坐着不舒服谁买?
有的车主直接看尺寸,甚至不查动力,结果天天堵在市区、连高架都不敢上。
这类车把大和智能硬塞在一起,能不能把城市通勤和家用玩明白?咱还得再琢磨琢磨。
动力其实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伪命题,别光看那些“彩虹屁”。
这回08 EM-P打的是插混,还留着1.5T发动机做基础。
电机方面,单电机版给了280千瓦、双电机版综合436千瓦。
你要是跟同级车一比,这动力数据绝对不寒酸,起步猛冲、超车够劲。
续航倒是花样不少,纯电模式下分别能跑120km、245km、220km。
一顿“电诈”下来,有的是真实话言,有的是厂家标称。
但现实里你真能天天跑两百多公里吗?
插混就是让你在油电之间切换自如,堵车用电省,开远路差油不心疼。
不过市区里天天短途,纯电其实也够了,再多续航压根没机会用上。
你要真开到电量耗空,还得靠发动机顶上,这动力总成到底能抗住城市那种冷热交替,咱们也得考验考验。
说到辅助驾驶能力,这边激光雷达火力全开。
道听途说,激光雷达就是汽车的一双“鹰眼”,扫描道路、识别障碍、精准避让。
但老司机都清楚,国内目前政策和技术成熟度,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差点火候。
现在市面上的辅助驾驶,说白了还是高级点的“自动巡航+刹车+车道保持”,真正解放驾驶员还得等几年。
厂家给车顶装了激光雷达,更多的是提前布局,展示技术储备。
将来软件同步更新,硬件才能火力全开。
这就像买手机,你有了5G,但基地台建不起来,一样用的还是4G。
领克这波算是铺路,先把硬件在位,等政策和算法都跟得上,再说自动驾驶。
车厂们一边吆喝着“未来已来”,一边偷偷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其实大多数用户并不会马上享受全自动驾驶。
现实是,真正比的是谁敢把新装备丢出来,谁的供应链和研发能扛得住,谁的体验更少“傻帽”bug。
但最终的好坏,说到底还是得用家里的钥匙开开试试,广告吹三尺,不如自己路试一圈。
每次新车亮相,厂家总会打着“科技创新”“智能升级”的旗号,给整个市场留足悬念。
但大家心里明白,智能汽车的普及,既要倚靠硬件迭代,也离不开软件生态。
你今天加一个激光雷达,他明天推一个车内大屏,你觉得谁更实用?
有些用户喜欢科技感,觉得车内要像太空舱;有些只想车子皮实耐用,科技加持反而变成“花架子”。
你买车是看中科技配置,新车上市第一波吃螃蟹,结果一年后二手回收还得看品牌保值率。
有人说,辅助驾驶和大电池只是饱眼福,真正让你天天用的还是“倒车影像”和“主动刹车”。
这就像手机一天到晚堆摄像头,最后拍照还是用默认模式。
科技进步是好事,但落地到用户场景就变得很“接地气”——谁每天用激光雷达躲避障碍,谁天天充电续航?
现实里,充电桩、供电系统、售后服务三位一体,要哪个掉链子,体验都跟不上。
咱不想被“先锋玩家”忽悠了钱,大家心里的天平始终倾向那些能“真有用”的智能方案。
一边强推高阶辅助驾驶,一边还在追求动力和舒适性的平衡,车厂们能不能真的做到“鱼和熊掌”兼得,见仁见智。
新技术铺出来,试用期内总还得踩点小坑,谁家的系统升级得快,谁就能用上新供应链的红利。
领克这波激光雷达亮相,其实更像是“用未来撬动现在”,这车刚露面就直接分羹中高端市场,看准的是智能驾驶这块热乎的大蛋糕。
明年成都车展,一票新车和消费者“瞪大眼珠”看谁智能谁刺激。
但说到底,一辆车过去那就是“买菜搞通勤”,现在多了点高科技,生活还能不能更省心?
过几年,当大家都习惯激光雷达+插混动力,你还会觉得新鲜吗?
科技圈的套路从来没变,就是一轮接一轮的“加料”。
只是车主才是真正的最后一环,技术如果不能把真实场景打磨得顺畅,千般配置也未必能让人点头称赞。
新鲜劲儿过去后,还是要看谁家的底子扎实,谁家售后靠谱,谁能让你在万千选择中无忧决策。
咱们买的,不仅是台机器,更是生活里头的实在感。
最后想说,领克此次新款08 EM-P这波官图的“先声夺人”,表面上看是激光雷达加身,实则还是那套智能驾驶和插混动力领域的持续深耕。
新潮配色+精致大灯+空间优势+动力升级,一口气走好几步。
但技术升级的步伐与现实用车体验到底能不能对得上,还得看明年成都车展现场实车能不能“交作业”。
家用舒适、智能安全、动力经济,哪条赛道能跑出来,大家心里其实各有答案。
智能化的突破不是堆硬件,更靠软件生态和用户体验喂养。
这车会不会成为性价比和科技属性平衡的新标杆?用户如果愿意买单,那才算真功夫。
写到这你怎么看?如果让你选,你是会追激光雷达这新鲜事物,还是更看重车子的实用性和空间?
留言说说,你心里的智能驾驶,到底是什么标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