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

最近,小米汽车的首款作品SU7可以说是赚足了大家的眼球,特别是那台顶配的Ultra版本,厂家宣传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只要2.1秒,这个数据直接就和电动车界的性能标杆特斯拉Model S Plaid打了个平手。

这下可热闹了,很多人都在想,小米第一次造车就能达到这个水平,是不是意味着国产车已经全面崛起了?

但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实际体验过两台车的人都说,虽然加速时间一样,但坐在特斯拉里那种被一脚踹出去的猛烈感觉,似乎要比小米SU7 Ultra更强烈一些。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数据上显示,小米的加速G值是1.3G,而特斯拉能达到恐怖的1.4G。

这零点一的差距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小米的宣传有点水分,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今天,咱们不聊虚的,直接把这台小米SU7 Ultra升起来,把底盘护板全拆了,一层一层地看,从它的筋骨和心脏里找答案。

先把车架起来,第一眼看过去,小米的底盘功夫还是相当扎实的。

整个车底被护板盖得严严实实,非常平整。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可不少,一方面能让空气流过车底时更顺畅,减少风阻,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能很好地保护车底那块昂贵的电池板,不怕路上飞起来的小石子磕碰。

在前部,我们能看到一个尺寸很大的散热风扇,而且还是不对称设计的,这都是为了给前面的电机和电池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保证车辆在激烈驾驶的时候性能不会掉链子。

说到前电机,它的供应商是咱们国内非常出名的苏州汇川联合动力,这家企业在电机领域可是响当当的。

这颗电机能输出288千瓦的最大功率和500牛米的最大扭矩,最高转速能达到每分钟21000转,性能绝对是第一梯队的。

看完了车头,我们再来看车辆的核心能源部件——电池。

这台SU7 Ultra用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容量达到了93.7千瓦时,续航能力有了保障。

为了让这块大电池能时刻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小米给它设计了足足四根水管,两根进水两根出水,形成一个高效的循环冷却系统,就像给电池装了个强力空调。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小细节,在电池包的泄压阀上,工程师给它装了一个亮闪闪的金属“小帽子”。

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设计。

万一,只是说万一电池内部发生极端情况需要泄压,这个小帽子就能引导高压气体笔直地喷向地面,而不是乱喷,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伤害到车里的人或者车外的行人,这种对细节安全的考虑,值得点赞。

接下来,好戏登场了,我们把目光移到车身后部。

当后护板被拆下后,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这台车的后桥上,居然并排挤着两台独立的电机!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这种后置双电机的布局,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极致的后轮驱动力。

但关键的区别在于,小米用的这两台后电机,从体积上看,要比特斯拉的大上不少。

它们两个加在一起,能爆发出850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和1270牛米的惊人扭矩,这数据简直就是性能怪兽级别的。

也正因为这两台电机实在太占地方了,把后桥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以至于原本应该安放在这里的车载充电机,都被迫挪到了车尾箱更靠后的位置。

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来,小米为了实现纸面上的强大性能,在结构布局上做出了多大的妥协和努力。

同时,因为这台车配备了空气悬架,所以在车尾我们还能看到给空气弹簧充气的气泵和储气罐。

一台车跑得快,光有强大的心脏还不行,还得有稳健的腿脚,也就是悬架和刹车系统。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小米SU7 Ultra的前悬架,用的是很多豪华品牌和性能车都喜欢用的双叉臂结构,而且上下摆臂这些关键部件,通通都是用铝合金打造的,重量更轻,反应也更灵敏,能让车轮更好地抓住地面。

它的前副车架虽然是钢板冲压焊接的,但设计得很有学问,两侧的纵梁向外张开,形成一个像喇叭口的形状。

这种设计现在很流行,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应付那种非常严苛的25%偏置碰撞测试时,能更有效地引导和吸收撞击能量,更好地保护驾驶舱的安全。

在副车架后面,还有一个X形的加强件,这和很多奥迪车的设计有点像,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整个车头的刚性。

再来看刹车,这部分用料也相当猛。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那个巨大的刹车卡钳,可能会以为是意大利的布雷博,但实际上小米用的是来自日本的阿基波罗对置六活塞卡钳。

而跟它搭档的刹车盘,更是重量级的,用的是咱们中国金博公司生产的碳陶刹车盘。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这套组合的性能非常强悍,碳陶盘最大的优点就是极度耐高温,在赛道上连续重刹车,性能也不会衰减,能给你十足的信心。

当然,它也有个小缺点,就是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刹车可能会有一些噪音,感觉有点不太亲民。

后悬架方面,虽然和普通版SU7一样都是五连杆结构,但Ultra版本在这里也做了升级。

它的后副车架不仅尺寸更大,材质也从钢材换成了全铝合金,更轻也更坚固。

悬架的摆臂等部件,铝合金的用量也比普通版要多。

因为后桥被双电机塞得太满了,空间非常紧张,所以工程师用了簧桶一体式的空气悬架,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了操控和舒适的平衡。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好了,到这里,我们把这台小米SU7 Ultra的底盘基本看了个遍。

无论是国产的汇川电机、宁德时代电池、孔辉空气悬架,还是金博的碳陶刹-车盘,可以说小米把市面上能找到的顶级好料都用上了,整台车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不差钱”的狠劲。

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了:既然小米的电机功率、扭矩、转速这些参数都比特斯拉要强,为什么最终的加速体感,也就是那个G值,反而还输了一点点呢?

答案,其实就藏在一个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关键的数据里——车重。

根据测量,这台配置拉满的小米SU7 Ultra,整备质量达到了惊人的2.36吨,也就是2360公斤。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整备质量是2.18吨,也就是2180公斤。

两台车之间,足足差了180公斤!

小米SU7 Ultra拆车,国产顶尖堆料,为何性能不如特斯拉?-有驾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两个实力差不多的短跑运动员赛跑,但要求其中一个必须背着两大袋白面,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物理定律是绝对公平的,车辆的加速能力,最终看的不是电机的绝对功率有多大,而是“推重比”,也就是每一公斤的车重,能分到多少马力去推动。

小米为了达到和特斯拉一样的2.1秒破百成绩,不得不塞进去体积更大、性能更猛、但同时也更重的后双电机系统,以及容量更大的电池包和更坚固的车身结构来支撑这一切。

这些顶级的“料”堆上去,性能是上去了,但车重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就导致它那多出来的马力,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抵消自身多出来的这180公斤重量了。

所以,尽管它的“总力量”更大,但分摊到每一公斤体重上的“爆发力”就稍逊一筹。

这也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它的加速G值会比更轻的特斯拉低了0.1G。

这细微的差距,正是那180公斤重量在物理世界里最真实的反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