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

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

---

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有驾

这次国庆假期,开高速时我留意到,几乎每个服务区都出现了充电排队的场景。一排排充电桩前,几辆电动车围得紧紧的。有人还在焦急等待,有些车主真正寓意先到先得,排队等待的不少。有次跟朋友说,像油车那会儿,排队撞油罐车也正常,不像电车充电排队,觉得怪怪的。

早些年油车也经历过类似—油站排队、加不上油的烦恼。而电动车由始至终都在强调快充,但现实还是要解决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说直白点,就是速度跟不上技术的步伐。比亚迪早在3月17日首发了1000kW的兆瓦闪充技术,续航五分钟补充400公里,就差没宣布电费五毛,任你充。极氪、华为也都在推出兆瓦级快充——技术上,油电补能速度基本持平一度变成业内的共识。

但这个先进技术为什么还未普及?我想先打个比方:你开车跑高速,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很牛,但如果高速公路上只铺了一段几百米的快充道,真正铺开后,立刻把快充的优势发挥出来?还挺难的。你得,全网的充电桩都能跟得上才行,以下这点我会详细展开。

我自己开了汉L快三千公里,体验了两次兆瓦充电。平时用家充,那电费便宜呀,大概0.4元每度,充完放充电桩那点儿麻烦,心里就觉得挺本分的。高速充,仅遇到几次专用兆瓦充电桩,是在一些重点城市的高速站。

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有驾

剩下大部分时候都是7千瓦慢充。快充站呢,有60、120、160甚至250千瓦的桩,我们常说快充,其实也有差别。用过的老司机都知道,不同功率桩充电效率差别明显,7千瓦充个半小时,充个80%还算正常;150千瓦得20分钟出头,170、250更快一点。

但,问题在于比亚迪的兆瓦级充电桩——干的确实漂亮,但建设速度明显跟不上车的普及。超级快的充电桩,建设投资远大于普通桩。相当于,你把一个普通高速公路快车道,从几公里扩展到十几公里,成本是完全不同的。

从基础建设角度看,充电桩的铺设本身就比修高速公路还难。毕竟高速充电站要考虑到平时流量,空置率也很高。这个问题其实挺令人疑惑:我们建了那么多兆瓦快充站,但只有极少数车能用得上。

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有驾

我印象中,国家能源局去年说,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力推动高功率充电桩建设。去年底统计,已经建成的兆瓦级站点大约有五六百个左右,大部分设在比亚迪4S店附近,几乎没出现在高速上。即使到今年,车企们大举推动,但推广速度还是跟不上车的普及。

这让我忍不住猜测:是不是某些地方的政策限制了基础设施的快速铺设?或者说,投入产出比让车企不愿加快步伐?我自己琢磨,再怎么快,建设兆瓦桩实际是个场景对接的事情,而且成本不低——比如建设一座兆瓦充电站,可能要百万元左右,简单预算还得看地价和设备成本,估算每个站点平均能服务多少车?差异挺大的。

不过好消息是,官方也在努力。最近国家能源局公布,将重点支持高速公路场景——鼓励地方和企业在高速服务区布置大功率充电站,试图解决长途出行的充电焦虑。这么快,预计明年兆瓦级充电站的布局会更密集,充电排队的问题应该也会缓解。

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有驾

关于充电效率,有车友曾经调侃,汉L、唐L在车位上都能‘压低’隔壁充电速度。车的电压平台也挺重要,800V平台的车充电速度本身就快,但比如我问过一些维修工,他们说,大部分车型都还只能用到400-600V的充电规格。(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翻了下去年拍的相册,里面有个细节:我朋友把车充到85%时,才发现,旁边的车还在充电,他两人相视一笑,谁都知道,要是能用兆瓦充电,那场面会更炫。

但我觉得再怎么快,充电也不能只仗技术优越。就像快餐店虽多,但怎么点都快不出来,没配套的基础设施,慢慢就变成了技术炫耀。我猜,未来兆瓦充电的普及真正关键在于:场景匹配、成本降低、布局合理。

很可能,我们还得等一等。一方面,车企要推广兆瓦快充,需要考虑到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这要看未来新能源车的销量爆发力);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也得逐步铺开。没有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除非我们都能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把每个路段都安排上兆瓦充电桩。

假如明年高速公路上,充电排队的问题能大大改善,换句话说,我们的长途充电焦虑就会少一半。那,未来的高速出行,会不会变得更像开高速公路一样快人一步?

高速充电排队叫号,兆瓦级闪充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却未普及,主要因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技术推广且成本尚高-有驾

顺便问一句,读者大多是在城市里跑得勤,还是偶尔会出远门?你觉得,兆瓦快充对于日常用车的影响到底大不大?我自己觉得,还得看你怎么用车——如果平时都在市区,家充兼顾,出去长途才考虑快充。一辆车,变成随时都能充,随时都能跑的事情,还挺需磨合的。你说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