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8年那会儿,国内SUV卖得特别火。北汽昌河想抓住机会,推出了一款叫Q7的紧凑型SUV。这车刚出来时,好多人看了都说“像路虎揽胜”——前脸是大格栅加亮条,车身线条直愣愣地,乍一看挺气派。可谁能想到,这么个看着光鲜的车,最后落得连续12个月一辆都没卖出去,投进去的65亿全打了水漂。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面子”有了,“里子”太垮: 外观上“借鉴”奥迪Q7和路虎揽胜确实唬住了一些人,但一开车门,里面的问题瞬间原形毕露:内饰用料粗糙得硌手,缝线歪歪扭扭,扑面而来的廉价感让人直皱眉头。即便它配备了脚踢感应尾门、360度全景影像这些看似高端的配置,也完全掩盖不住骨子里的粗制滥造。消费者心里门儿清:这钱花得值不值,一摸一看就明白了。
小马拉大车,开起来真憋屈: 动力系统更是硬伤。一颗1.5T的三菱心脏,拖着将近1.6吨的沉重身躯,简直就是“小马拉大车”。油门踩下去,发动机干吼着使不上劲,反应慢半拍。再配上那软绵绵、毫无激情的CVT变速箱,整个驾驶体验就是俩字:没劲!想超个车?得提前做足心理准备。
空间魔术?不,是空间“陷阱”: 外表看着挺魁梧,号称是7座SUV。结果呢?第三排座椅小得可怜,成年人钻进去,腿都蜷成了麻花,憋屈得要命。那个大尺寸天窗倒是敞亮,可惜啊,再大的天窗也照不亮后排乘客的“幽闭恐惧”,全家出行想舒舒服服?纯属奢望。
定位模糊,两头不讨好: 昌河Q7把价格定在10万区间,打的算盘是“用豪车外表+亲民价格”通吃两类买家:一是图面子、预算有限的“入门玩家”,二是追求实用的家庭用户。结果呢?两头都没落着好。 论性价比,它拼不过哈弗H6、吉利博越这些口碑销量双丰收的“国民神车”;论品牌溢价和质感,它又够不着真正的高端市场。最终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夹生饭”,高不成,低不就。
更要命的是,北汽昌河自身的“底子”太薄。 既缺乏让人信服的核心技术积累,品牌口碑也一直平平。消费者站在4S店里,心里难免犯嘀咕:“这牌子靠谱吗?开两年会不会散架?” 信任感一缺失,掏钱的手自然就缩回去了。
如今的消费者,可精着呢! 光靠一副“山寨豪车”的皮囊就想蒙混过关?昌河Q7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它把心思都花在了表面功夫的“模仿秀”上,却在发动机、底盘调校、内饰工艺这些真正关乎用车体验的“硬实力”上严重偷工减料。结局可想而知:初期还能靠新鲜感卖个几百台,但从2024年4月起,销量表上就再也没亮起过绿灯,彻底凉透,无人问津。
这65亿的沉没成本,最终只换来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汽车市场早已不是“样子货”的天下。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好看”不能当饭吃。 想造出真正站得住脚的好车,厂家必须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搞研发、抓质量、找准自己的核心定位。 一味模仿、投机取巧的路子注定走不长、走不远。真本事,才是硬通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