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最近又开始絮叨,这电车圈,简直是绞肉机啊。
你说,一口气跑个755公里,续航杠杠的,内饰也考究,操控也在线,怎么就落了个“无人问津”的下场呢?
说的就是那台被低估的极星Polestar 4,一款沧海遗珠般的SUV。
这车啊,账面数据没得说,单电机版的续航确实能唬住人,谁看了不得眼前一亮?
可关键是,现在大伙儿置办电车,不光是图个脚力好,还得看名头响不响,开出去能不能撑门面。
极星这牌子,说实话,了解的人真不多。
这就好比,你穿一身高定西装,但牌子是小众设计师品牌,行家夸你品味卓绝,外行还以为你穿的是地摊货。
这就引出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咱们买车,图的到底是啥?
是买个代步工具,还是买个身份徽章?
有人振振有词,说买车就是图个便捷,续航扎实、开着舒坦就得了。
这话不假,但也没搔到痒处。
你看那些驾驭BBA的,有几人真正在意那点操控感?
更多时候,他们要的是那份“功成名就”的氛围感。
这氛围感,说白了,就是品牌溢价在作祟。
极星呢,就有点折戟于此。
明明底子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但就因为品牌声量不足,被特斯拉Model Y摁在地上摩擦。
这好比一个学霸,明明考分更高,但因为家境平平,总觉得低人一等。
当然,也有人嘀咕,极星是不是有点恃才傲物,定价偏高了?
在如今这个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中,涨价这步棋,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你想啊,本来名气就弱,还敢涨价,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这就像一个本来就社恐的人,还非要穿一件惹人侧目的衣服,结果更拘谨了。
可是,细细琢磨,极星的定价策略,或许自有它的考量。
它瞄准的,或许不是那些锱铢必较的消费者,而是那些真正懂车、追求与众不同的“小众拥趸”。
这些人,不在乎牌子大小,只在乎车本身够不够格。
只是,这种“曲高和寡”的策略,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真的能行得通吗?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物件,如果乏人问津,也只能埋没于尘埃。
与大众认知相悖的是,很多人认为极星应该像其他新势力一样,把智能化作为撒手锏。
但极星偏偏固守自己的北欧设计和驾控精髓。
这就像一个厨子,明明知道现在流行网红菜,但他还是坚守自己的拿手好菜,结果可能就是,识货的饕客赞不绝口,不懂的食客觉得味同嚼蜡。
所以,极星Polestar 4的际遇,其实也映照出当下电车圈的一个症结:大家都在追逐“快”,都在标榜“新”,但却忽略了“本”。
一辆车,如果连最起码的续航、操控都搞不定,就算智能化再炫酷,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当我们一味地将原因归咎于“品牌力羸弱”时,是否忽略了产品本身的独树一帜?
极星的坚守,或许恰恰是它最大的优势,也是它最大的短板。
话说回来,隔壁老王最近又开始寻摸别的车了。
他说,要不还是整个Model Y吧,毕竟街上跑的都是,开出去倍儿有面。
我听了,只能无可奈何地耸耸肩。
看来,在“脸面”这件事上,咱们国人,还是很难绕开。
但愿有朝一日,咱们买车的时候,不再只看车标,而是真正聚焦产品本身,那时候,像极星Polestar 4这样的“遗珠”车型,才能真正绽放光芒。
这就像一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终有一天,会被慧眼识珠的伯乐发掘,然后艳惊四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