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一个月干了6.6万台车,这个数字就很离谱。
离谱到什么程度?离谱到我第一时间以为是哪个小编手滑多打了一个6。
在当下这个车圈已经杀成一片血海,不,是血浆的时代,所有人都默认新势力就是赔钱赚吆喝,就是PPT画大饼,就是给投资人讲故事,然后突然有一个哥们,不声不响,一个月,卖了6.6万台。
这不叫卖车,这叫掀桌子,而且是把桌子劈了当柴烧,顺便把餐厅老板的电瓶车也骑走的那种掀法。
为什么是零跑?这个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新势力二线,甚至三线的“小透明”,怎么突然就悟了,开窍了,直接变身雷电法王开始渡劫了?
第一个原因,特别简单,也特别粗暴:他开始不务正业,搞起了“车海战术”。
你看,之前的新势力,都特别爱装。讲格调,讲用户体验,讲一个车型打天下。蔚来的车主有专属社群,理想的车主聊家庭和诗与远方,小鹏天天在那捣鼓他的自动驾驶。大家都很体面,都在假装自己不是卖车的,是交朋友的。
零跑呢?不装了,摊牌了。
朋友不朋友的无所谓,先把车卖出去再说。
于是你看到一个奇观,零跑几乎是把自己的产品线,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压缩毛巾”。在20万以下的这个价格区间,也就是最卷、最不讲理的这个蛊场里,它把这块毛巾扔了进去。
水一浇,哗一下,全泡发了。
B系列,主打10万级,有轿车B01,有SUV B10,专门对付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尝鲜的年轻人。C系列,主攻15万上下,C10、C11、C16三款SUV排排坐,增程纯电你随便选,像超市货架一样,把13万到18万这个区间塞得满满当当,不留一丝缝隙。
这种打法,在过去被认为是传统车企才干的“笨”活,没格调。但现在这个市场,什么叫格调?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格调。
最好的防守是什么?是直接把所有可能的阵地都占了,让对手无处下脚。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零跑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灭了直接揣兜里。它用最朴素的逻辑告诉你,只要我的车够多,价格跨度够大,那些不想买传统品牌的年轻人,你看来看去,最后还是得进我的店。
第二个原因,就更不讲武德了:价格。
或者说,是“自爆式”的价格。
零跑的C16,外号叫什么?半价理想。这个外号简直是营销界的典中典,它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定位和对标的敌人说清楚了,而且充满了挑衅。它就差指着理想的鼻子说:是是是,你配置高,你用户体验好,你高端,但我只要你一半的价钱,功能还差不多,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什么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比你的对手做得好一点,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只能在废墟里捡点饼干渣。
我作为一个开过特斯拉也坐过理想的中年人,我讲真,买20万以上的车,很多时候买的就不是车了,是一种“感觉”,一种社交货币,一种“我跟你们这帮买便宜货的不是一类人”的幻觉。这是品牌玄学,你得认。
但20万以下呢?别扯那些花里胡哨的。这个价位的核心用户,他们的需求非常真实,也非常残忍:我兜里就这点钱,你给我最多、最大、看起来最牛逼的东西。
零跑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它直接all in性价比。当其他新势力还在纠结品牌调性的时候,零跑和哪吒一头扎进了20万以下的泥潭里。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哪吒老师心态有点爆,把自己玩坏了,那这个生态位里,就只剩零跑一枝独秀了。它成了新势力里的“平价车之王”,这名头不好听,但能活命。
说真的,有时候深夜刷这些车圈新闻,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什么玄幻小说的连载,今天你出神功,明天他放禁咒。
然后第三个原因,就有点玄幻了,属于天上掉馅饼,祖师爷赏饭吃。斯特兰蒂斯集团这个欧洲老钱,突然就看上零跑了。
这事儿魔幻在哪?魔幻在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在国内打生打死的优等生,出海之路走得异常艰难。而零跑这个“偏科生”,突然被开了个任意门。
斯特兰蒂斯需要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和供应链来补自己的短板,零跑需要一个成熟的全球渠道来卖车。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搞了个“零跑国际”。你出技术我出店,咱俩一起去海外割韭菜。结果就是,零跑瞬间在海外铺了600多家经销店,成了新势力出口第一。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我辛辛苦苦脱水远征,你直接开了个曲率引擎?
所以你看,零跑的爆火,是“车海战术”的饱和攻击 + “自爆价格”的掀桌子打法 + “天降奇缘”的海外助攻,三板斧下来,直接把自己从ICU抬进了VIP。
但故事到这就完了吗?没有。
活下来只是第一步,下半场是怎么活得更好。零跑现在面临一个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挑战:品牌向上。
它搞了个Lafa5,要去打5万级别的市场,这个我不担心,凭零跑现在的疯魔状态,大概率能成。但它还搞了个D19,要去冲20万以上的六座SUV市场。
妈的,这简直是地狱模式!
20万到30万的六座SUV市场里都是些什么怪物?乐道L90、问界M7、吉利银河M9、还有那个不讲理的特斯拉Model Y。个个都是身怀绝技,背后都有爸爸撑腰。零跑一个靠“便宜”起家的品牌,现在想让消费者多掏十万块钱买它的“高端车”,这难度不亚于让一个天天吃沙县小吃的人去相信米其林三星的包子就值那个价。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狠,但现实比这狠多了,现实里连盘子都给你舔干净。
品牌向上,从低往高打,是逆天改命,九死一生。因为你过去所有成功的经验,所有让你活下来的“性价比”标签,都会在这一刻变成你的“原罪”。消费者会问:你一个卖15万车的,凭什么卖25万?你的标值这个钱吗?
你看华为联合尚界搞的H5,从上往下打,那叫降维打击,品牌光环直接拉满。而零跑,是从下往上爬,每一步都是逆风。
所以零跑的下半场,不是D19能不能成仙,而是基本盘的C11们千万别自己先成盒。它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去幻想诗与远方,而是把现在这6.6万用户的口碑给稳住。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OTA升级,别学某些品牌把用户当测试员,把最基础的质量、最稳定的车机、最靠谱的售后做好。
毕竟,对于一个靠“人民战争”打赢上半场的品牌来说,人民,才是你唯一的信仰。背叛信仰的,最终都会被炸得粉碎。活下来之后怎么活得更好?答案很简单,别作死,把用户当个人,比啥都强。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