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都在天魔解体,福特途睿欧:看我的火球术

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江铃福特旗舰店,搞了个途睿欧的活动,叫什么“喜迎中秋,放价国庆”,至高优惠3000块。

讲真,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差点以为是4S店门口派发的那种遇水膨胀的压缩毛巾在搞促销。3000块,在一台十几万起步,主打一个大立体大空间的商务MPV上,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不叫优惠,这叫一种态度,一种“不装了,我摊牌了,我们市场部今年预算确实有点紧张”的行为艺术。

这事儿魔幻的点在哪?在于福特好像还没搞明白,或者说假装没搞明白,现在买MPV的,都是些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你必须得承认,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掀桌子,你优惠3000,人家理想MEGA直接把车造成高铁的形状,蔚来乐道更是重量级,上来就把换电站的成本给你算得明明白白,恨不得告诉你连电网的铜芯都是老板娘亲自搓的。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在这样一个疯魔的修仙世界里,大家都在玩儿命,要么自爆金丹,要么天魔解体,总之就是要搞出点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你优惠三千,就好像两个元婴老怪在斗法,天崩地裂,日月无光,旁边一个练气期的小朋友弱弱地喊了一声:看我的火球术!

同行都在天魔解体,福特途睿欧:看我的火球术-有驾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你就能理解这种荒诞感了。

假设你是一个小包工头王总,常年奔波于各个工地和建材市场之间。你的座驾需要什么?首先,得能装。今天拉两个工人,明天拉一车腻子粉,后天说不定还得帮甲方爸爸搬个家,拉点盆栽什么的。其次,得有面儿,但又不能太有面儿。开个GL8去工地,感觉有点像穿着西装去和泥;开个五菱宏光去见甲方,又显得自己实力有点单薄。所以,途睿欧这种方方正正、看起来很“正经”的MPV,其实刚好卡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生态位上。

王总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是省钱,是皮实,是坏了随便找个路边摊就能修。他会为了你那个“精美到店礼”专门跑一趟吗?他连看都懒得看。你送他个钥匙扣,他可能反手就扔给他那上小学的儿子当玩具了。但你如果告诉他,现在买车,送价值3000块的全车脚垫、外加两次免费保养和一套备用轮胎,王总的眼睛可能才会稍微亮一下。

为什么?因为这是实打实的东西。他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因为他开车的时候都在打电话催款;他也不需要什么零百加速,因为工地的路况不允许他起飞。他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能拉能跑的伙伴,一个商业上的“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泡点水就能变得巨大无比。

福特的炼丹房是不是最近KPI压力太大了,他们把一套应用于家庭用户、中产阶级的营销话术,硬生生套在了一个纯粹的生产力工具上。这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试图跟《道诡异仙》里的李火旺讲道理,他只会觉得你影响他修炼了。坏了,菜了,属于是典中典的鸡同鸭讲。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菜鸟驿站老板就开个类似的MPV,天天看他在那搬货,感觉腰都快断了。

更要命的是,福特似乎忘了,它面对的敌人,根本不跟它在同一个次元。

一边是GL8这种盘踞市场多年的老油条,它就像MPV界的“奔驰”,最值钱的不是车本身,而是“GL8”这三个字母所代表的商务接待领域的金钟罩铁布衫。你开GL8去接客户,客户不会觉得你有品味,但绝对不会觉得你不懂事。这是一种社会共识,一种玄学。

另一边,是以理想、小鹏、蔚来为首的新势力。他们根本不讲武德,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用一套互联网的逻辑对传统车企进行降维打击。他们卖的不是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移动的家”。他们的用户,很多时候也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为自己的信仰充值。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同行都在天魔解体,福特途睿欧:看我的火球术-有驾

福特途睿欧夹在中间,就很尴尬。论品牌玄学,比不过GL8;论科技与狠活,又被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它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它的“正经”和“实在”。

我作为一个前福特车主,对这个品牌有种复杂的情感。因为我真的拥有过一辆老福克斯,那车是真结实,底盘是真的稳,开起来有一种人车合一的机械感。但它的内饰,它的车机,也确实有一种上个世纪的粗犷。它就像一个不解风情的理工直男,活儿好,但从不讲情话。

在过去,这叫优点,叫“实在”。但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这就叫“缺点”,叫“不懂用户”。

所以,福特这波优惠3000的操作,就显得特别拧巴。它想讨好市场,但又放不下身段,或者说,它根本没找到G点。它就像一个中年男人,看到年轻人在玩说唱、玩街舞,他也想跟着扭两下,结果不小心把腰给闪了。同行看了也得傻,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有点刻薄了,好像在围观一个老实人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但说实话,对于真心想买这车当工具的王总们,3000块也是钱,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又是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这操作,真的让人血压飙升!它既展现了传统车企面对市场巨变的无力感,又透露出一种“我尽力了”的辛酸。

所以,福特这波操作的真正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们还活着。

活着,就挺好。是不是这个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