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车市放榜,自主品牌那几位“角儿”——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长安,交出的“营生”单子一溜儿摆开,啧,戏肉来了。
那厢,比亚迪依旧“一骑绝尘”,新能源“货量”38万,同比增长21.34%,出海“漕运”也渐入佳境,出口7.9万辆,同比增长超65%。这“扛把子”的段位,那是杠杠的。这厢,其他几家也各寻门路,吉利新能源一路“狂飙”,同比增长144%,奇瑞铆足劲搞出口,长城玩起了越野新能源的“骚操作”,长安则孤注一掷“押宝”深蓝和阿维塔。
这茬儿来了,同为“国字号”品牌,怎就岔出了这般光景?你又更中意哪家“盘口”?
依我看,这事儿得抽丝剥茧,掰扯个明明白白。比亚迪能这么“拔尖”,自然离不开它早早就“梭哈”新能源。但可别忘了,人家背后是整套的产业链“护城河”,从电芯到电机,啥都能自个儿“捯饬”。这就像,别人还在吭哧吭哧攒零件,比亚迪直接“筑”了栋楼,你说能不“蹿”吗?可问题也在这,比亚迪现在近乎成了新能源的“符号”,燃油车这块,基本是鸣金收兵了。把“身家”都搁一个篮子里,风险也是如影随形。
再瞧吉利,精明就精明在它没把燃油车这块“家当”全丢了,而是“两条腿走路”。新能源搞得有声有色,燃油车也没掉队。银河品牌“冲锋陷阵”,领克品牌也“稳如泰山”,这种平衡打法,抗压性更强。不过,吉利也犯了“选择困难症”,品牌太多,有点“挑花眼”,资源也容易被“稀释”。
奇瑞就有点“另辟蹊径”了,出口是真的“能打”,占总销量近45%。这说明啥?说明奇瑞在海外“地界”,那是真有两把刷子。但反过来说,也暴露了国内新能源这块,奇瑞确实差点“火候”。iCAR不冷不热,智界甚至跌出了万辆“俱乐部”。华为系的光环,好像也没那么“管用”了。奇瑞得好好盘算盘算,怎么在国内新能源“赛道”上发力。
长城,走了一条“硬核”路线,越野车卖得“带劲”,坦克品牌同比增长87.5%。这又说明啥?说明“江湖”上还是有细分需求的。可问题也在这,越野车终究是小众“玩物”,受众面有限。长城的新能源转型,还得靠哈弗、欧拉这些“当家花旦”,但眼下瞧着,转型速度还欠点“意思”。
长安嘛,深蓝和阿维塔的表现倒也“可圈可点”,尤其是阿维塔,高端化和增程式技术布局都“奏效”了。这表明长安在高端新能源“圈子”里,还是有“潜力股”的。但长安的“总账”还没公开,这多少让人有点“捏把汗”。
其实,明面上是销量,骨子里是战略抉择、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的“乾坤挪移”。比亚迪“押注”新能源,赌的是未来;吉利“两条腿走路”,求的是稳;奇瑞“出口转内销”,打的是差异化;长城“越野范儿”,玩的是个性化;长安“高端局”,拼的是技术。
当我们习惯性地用销量“论英雄”时,是否忽略了这些车企背后的“排兵布阵”?不同的“棋路”,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轨迹”,也决定了它们未来的“身价”。
要我说,没有哪家车企能“高枕无忧”。市场风云变幻,今天“鳌头独占”,明天可能就被“拍在沙滩上”。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能不能抓住市场的“风口”,能不能“推陈出新”,顺应时势。
至于我更看好哪家?说实话,我心里也没个“准谱”。但我盼着,这些“国货之光”,都能在白热化的市场“搏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都能为中国汽车“阵营”,添砖加瓦。毕竟,中国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中国制造的“名片”。
末了,想起一档子事儿,以前总觉得中国汽车“扶不上墙”,现在呢?中国汽车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扬帆出海”了。这种“蝶变”,才是最让人心潮澎湃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