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摘掉四环标卖23.59万,787马力电动轿跑让BBA传统势力集体沉默,59英寸巨屏背后藏着德系品牌求生欲
昨天老王给我发微信,说4S店来了台“怪车”,让我过去瞅瞅。我寻思能有多怪?结果到店一看,好家伙,车头上硕大的“AUDI”发光字母,四个圆环没了。
销售小李凑过来:“哥,这台E5刚到店,预售订单已经破万了。”我瞄了眼价格牌——23.59万起,心里咯噔一下。奥迪这是要搞什么幺蛾子?
这价格,有点意思
说实在的,二十出头万买奥迪,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记得当年A4L最便宜也要三十多万落地,现在E5居然敢开这个价?
仔细一琢磨,奥迪这步棋下得够狠。蔚来ET5、极氪007这些新势力把25万左右的价格段搅得天翻地覆,奥迪要想分一杯羹,不拿出点真本事是不行的。
最让我意外的是配置表:787马力、3.4秒破百。妈呀,这数据放在十年前那都是法拉利的水准。现在居然出现在一台家用电车上,时代变化确实快得让人跟不上。
老李在旁边得意地说:“哥,您猜这套四驱系统反应多快?10毫秒!比眨眼都快。”我心想,吹牛吧你,不过这账面数据确实够唬人的。
这屏幕,有点过了
坐进驾驶座,那块59英寸屏幕差点把我晃瞎。老李介绍说相当于7台iPad拼起来,我说这不是开车,这是开飞机啊。
不过用了几分钟,感觉还真不一样。那个3D车模操控挺有意思的,用手势就能开关车窗、调空调。虽然刚开始觉得花里胡哨,但年轻人应该会喜欢这一套。
最实用的还是语音系统,我试着说“我老婆晕车了”,它真的自动调低了空调温度,还切换成了外循环。这种本土化的理解能力,比那些“听不懂人话”的进口货强多了。
充电这事儿,算是解决了大半
800V平台,10分钟充380公里,这个速度确实够快。我开电车最头疼的就是跑长途,现在看来这问题或许真能缓解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再快的充电也得有桩才行。现在高速服务区的快充桩是多了,但到了县城、乡下,还是得看运气。好在773公里的续航,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应该够用。
老李拍着胸脯说:“哥,这电池8年16万公里保修,容量衰减不超过30%。”听起来挺有底气,但电池技术发展这么快,8年后什么样谁说得准?
开起来怎么样?
试驾了一圈,感觉还是挺奥迪的。虽然换了电机,但那种稳重的调性还在。CDC可变减震配合空悬,过减速带很舒服,过弯时侧倾控制也不错。
电动quattro比机械四驱反应确实快,山路上那种信心感还是有的。不过我个人还是怀念发动机的轰鸣声,电车开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后驱偏向的设定倒是有点意思,激烈驾驶时尾部会有一些活跃度。当然,对于大部分家用场景来说,这种调性刚好够用。
四环标的纠结
最让人纠结的还是这个LOGO问题。老奥迪车主看到这发光字母,心情可能挺复杂的。毕竟四个圆环承载了太多情怀和面子。
但站在年轻消费者的角度,这种科技感的设计或许更对胃口。晚上点亮时确实挺酷的,辨识度也够高。只是不知道过几年二手车市场会怎么看这个“无环奥迪”。
我跟老李开玩笑:“这车万一卖不好,你们会不会偷偷贴个四环标?”他哈哈一笑:“哥,您这话可别让领导听见。”
那些讨好中国人的小心思
龙井茶香氛、方言语音识别、副驾手势自拍…这些功能听起来挺鸡肋,但确实能看出奥迪的诚意。特别是那个午休模式,座椅放倒、天幕变暗、播放白噪音,挺适合中午在车里眯一会儿。
宝宝模式也不错,自动关后窗、播放儿歌。虽然这些功能用得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说明奥迪真的在研究中国用户的习惯。
K歌模式倒是有点意思,BOSE音响专门调校过。不过我这个年纪,在车里唱歌多少有点尴尬。
说点心里话
23.59万的奥迪E5,说不心动是假的。但买不买是另一回事。
首先是品牌认知问题。没有四环标的奥迪,在朋友圈里怎么解释?虽然配置很香,但面子工程同样重要。
其次是保值率。新势力的车贬值速度有目共睹,奥迪这台“混血儿”将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
最后是服务体系。奥迪的售后网络相对成熟,但电车的维修保养跟燃油车完全是两码事。技师够不够专业,配件供应跟不跟得上,都是现实问题。
结个尾
奥迪E5这台车,技术实力确实够硬,价格也有诚意。但它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一台车这么简单——这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一次豪赌。
成功了,奥迪在电车市场站稳脚跟;失败了,可能就得眼睁睁看着新势力蚕食市场份额。
至于没有四环标的奥迪还是不是奥迪?每个人心里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我挺确定的:变化已经来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
新标题: 23.59万起售奥迪E5取消四环标志引争议,787马力电动轿跑10分钟充电380公里,59英寸巨屏挑战特斯拉霸主地位背后的德系品牌生死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