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个开车时可能会遇到的、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的极端情况:油门卡住了,收不回来了。
您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您在高速上开得好好的,突然感觉车子在自己加速,脚明明已经离开了油门踏板,可发动机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在咆哮,眼瞅着仪表盘上的转速指针冲向了红色的危险区域。
这时候,车速越来越快,刹车好像也越来越不顶用,整个人瞬间就懵了。
这种时候,人的第一本能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死死踩住刹车。
但今天必须跟大家说句大白话,这个本能反应,在油门卡死这种特殊情况下,可能不但救不了你,反而会让你陷入更大的危险。
那么,为什么踩刹车没用?
真正能保命的操作又是什么?
这事关乎我们每个开车人的身家性命,有必要掰扯清楚。
首先得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命踩刹车没用。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力量对抗的问题。
油门卡死,意味着发动机正在以非常高的转速持续不断地输出强大动力,这股力量通过传动系统,拼命地驱动车轮旋转,让车子往前冲。
而你踩下刹车,是用刹车片去夹住刹车盘,产生摩擦力来给车轮减速。
这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拼尽全力的发动机,另一边是你的刹车系统。
在短时间内,刹车或许能起到一点作用,让车速的提升不那么快,但发动机这头“蛮牛”的力量太大了,你的刹车系统根本顶不住。
持续的猛烈摩擦,会让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温度在极短时间内飙升到几百甚至上千摄氏度,导致“热衰退”现象,说白了就是刹车片太热了,摩擦力急剧下降,最后彻底失灵。
到那个时候,你就连最后一点点制动能力都失去了,车子就成了一匹真正脱缰的野马。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跟这股疯狂的力量硬碰硬,而在于从根源上把这股力量给切断。
那么,正确的救命步骤应该是什么呢?
请大家一定记住,顺序至关重要。
第一步,也是最考验心理素质的一步,就是稳住方向盘。
车子在失控加速时,人会极度恐慌,手上的动作很容易变形。
稍微多打一点方向,在高速下就会造成车辆的剧烈摇摆甚至侧翻。
这时候,你必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的三点和九点钟位置,这个姿势能让你最稳定、最有力地控制车辆的走向。
同时,把你的手肘往后靠,抵住座椅的靠背,让你的上半身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支撑,这样即便车辆颠簸,你也不容易被甩得晃来晃去,从而失去对方向的控制。
在做这个动作的同时,请毫不犹豫地按下中控台上的那个红色三角按钮,打开双闪警示灯。
这个动作花不了一秒钟,但它是在用最醒目的方式告诉周围所有的车辆:我这里有紧急情况,请注意避让!
这比任何祈祷都来得实际。
稳住方向之后,就到了整个自救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切断动力。
操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挂入空挡(N挡)。
对于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开的自动挡汽车,你只需要把挡杆从D挡位置,直接推到N挡的位置就行了。
这时候有人会担心,会不会一下推过了,挂到R挡(倒车挡)或者P挡(驻车挡)?
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现代汽车的变速箱都有保护程序,在车辆高速前进时,电脑是绝对不允许你挂入倒车挡或驻车挡的,所以放心大胆地推入N挡。
如果是手动挡车,操作更直接,一脚把离合器踩到底,然后把挡杆拨到空挡位置。
当你完成这个动作的瞬间,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发动机的吼叫声可能不但没停,反而转速更高,声音更刺耳了。
请千万不要害怕,这恰恰说明你做对了!
因为挂入空挡后,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连接被彻底切断了,发动机成了“空转”,它叫得再欢,也只是在原地“自嗨”,它的动力再也传递不到车轮上了。
这时候,你的车就失去了一切动力来源,变成了一辆依靠惯性滑行的“大铁块”。
至于那刺耳的啸叫,其实是车辆的电脑(ECU)在检测到转速异常后,启动了断油保护程序,它在拼命限制发动机转速,防止它因为转速过高而损坏。
所以,那个声音不是“催命符”,反而是“救主”的信号。
这里必须得强调一个非常危险的错误操作,就是有些所谓的“老司机技巧”说的降挡减速。
在油门卡死、发动机本身就在高转速的情况下,你如果强制降挡,比如从D挡挂到S挡,或者用手动模式降一挡,那强大的发动机反向制动力会瞬间作用在驱动轮上。
这股力量极其巨大且突兀,很容易导致驱动轮瞬间抱死,结果就是车辆立刻失控甩尾,后果不堪设想。
之前高速公路上就有过因为尝试这种操作而导致车毁人亡的惨痛案例。
还有一个绝对不能碰的“自毁按钮”,就是直接拧钥匙熄火。
这个想法看似能釜底抽薪,实则是在自掘坟墓。
因为现在的车子,一旦在行驶中熄火,方向盘助力和刹车助力会立刻消失,更可怕的是,方向盘很可能会被机械锁直接锁死。
这意味着你将彻底失去对车辆方向的控制,刹车踏板会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方向盘也掰不动了。
一辆在高速上飞驰的、既不能转向又没有刹车的车,那简直就是一枚谁也控制不了的炮弹。
当动力被成功切断,车子在惯性下滑行,车速开始逐渐降低时,你就可以开始进行第三步了:平稳刹车。
这个时候,刹车系统没有了发动机的对抗,就可以正常发挥作用了。
但切忌一脚猛踩到底,因为车速依然不低,猛刹车还是有风险。
最好的方式是采用“点刹”,一下一下地,由轻到重地去踩刹车踏板,让车速平稳、线性地降下来。
如果是机械手刹,要像拆炸弹一样,一格一格地拉起来,感受车身的反应,千万不能一把拉死,否则后轮抱死,车辆会瞬间横甩。
在减速滑行的过程中,你的眼睛要迅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最安全的停车地点,比如右侧的紧急停车带。
最后,当车辆安全停稳后,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
你要立刻带着车上所有人员,从右侧车门下车,并迅速转移到高速公路的护栏以外。
然后,拿出后备箱里的三角警示牌,沿着路边,迎着来车的方向,走到车后方至少150米远的地方把它放好。
为什么是150米?
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时速普遍在100公里以上,这个距离才能给后方车辆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
这些看似繁琐的步骤,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保命法则。
当然,最好的安全措施,永远是防患于未然。
很多时候,油门卡死并不是车子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一些疏忽造成的。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全包围脚垫,如果安装不到位或者质量不过关,脚垫的边缘就可能翘起来卡住油门踏板。
还有些人习惯在副驾驶座位或者地板上随手放矿泉水瓶、小罐子之类的东西,一个急刹车,这些东西就可能滚到驾驶位,恰好卡在油门踏板下面。
还有一些爱美的女士,穿着鞋跟又高又细的鞋子开车,鞋跟也很容易卡在踏板的缝隙里。
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每次上车前,花个几十秒,弯腰看一眼油门和刹车踏板下面,确保那里没有任何异物,脚垫也是平整服帖的。
这个小小的动作,比任何高科技的安全配置都来得实在。
说到底,汽车的安全,钢筋铁骨是基础,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方向盘后面那颗清醒、理智、并且掌握了正确知识的头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