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2秒级俱乐部成员”,你的脑海中是否立刻浮现出布加迪、柯尼塞格这些价值连城的超级跑车?但若我告诉你,如今有一款国产车型,实测仅需2.36秒便能从静止加速至百公里时速,而其售价却不及这些豪车的零头,你是否会心生疑惑?就在上个月,于八达岭机场的广阔跑道上,我们有幸驾驶了这款定价为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连随行的摄影师都提前做好了防护措施——毕竟,1548匹的澎湃马力绝非儿戏。
在试驾过程中,当右脚轻轻触碰油门踏板,整个人仿佛被瞬间吸入了一枚火箭的弹射座椅,后脑勺紧紧贴着头枕,窗外的风景瞬间化作一片模糊。从静止到百公里加速仅需30米的距离,这是什么概念?或许,在你刚将油门踩到底的瞬间,旁边的特斯拉Model 3才刚刚挪动半个车身的距离。更为惊人的是,小米SU7 Ultra完成400米冲刺仅需9.13秒,末端速度飙升至253km/h,若非测试员在终点预先摆放了三个锥形桶作为参照,仅凭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出它何时开始减速。然而,不要被这些震撼的数字所迷惑。试驾之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虽然快得令人咋舌,但对于绝大多数驾驶者来说,这样的性能或许永远用不上。
抛开那些加速性能,小米SU7 Ultra其实隐藏着不少令人惊喜的细节。先说刹车系统,尽管2.36吨的车重听起来颇为惊人,但实测的百公里刹停距离仅为33.98米,甚至短于保时捷Taycan。更神奇的是,连续十次紧急制动,碳陶瓷刹车盘非但没有丝毫过热迹象,反而越踩越稳。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前车急刹,我刚踩下刹车踏板,双闪灯便开始急促闪烁,后车司机估计以为我车上装了警灯,足足等了五秒才敢靠近。
操控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刮目相看。本以为这样一款两吨多的庞然大物,在麋鹿测试中会像大象跳舞般笨拙,结果却以82.6km/h的成绩刷新了中大型车的记录。紧急变线时,车头响应迅速,四条米其林轮胎紧紧抓地,若非安全带紧紧束缚,我几乎要怀疑自己正在驾驶一辆改装赛车。不过,转向手感略显分裂——经济模式下轻盈如玩具车,而赛道模式下则重得足以锻炼肱二头肌。建议小米在下一次OTA升级时,能推出一个“人格统一补丁”。
日常使用时,优点在于800公里的续航里程足以满足江浙沪地区的往返需求,800V高压快充技术能在20分钟内将电量从30%充至80%。车机系统的自定义选项丰富至极,连动能回收力度都能精确到0.1%进行调节,对于硬核玩家来说,简直是玩出了新高度。但槽点同样不少:运动座椅在激烈驾驶时包裹性极佳,可连续驾驶三小时后,腰部疼痛如同被容嬷嬷施针;后备厢开口设计不够人性化,取个登机箱都得先做一番瑜伽动作;最不可思议的是,充电口竟然隐藏在左后翼子板内,新手司机找位置时蹲下的姿势,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在车底找宠物。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你最关心的性价比问题。与同价位车型相比,Model S Plaid加速更快,但内饰粗糙得如同毛坯房;蔚来ET7配置豪华,但性能上却相去甚远。小米SU7 Ultra就像班级里那个各科成绩均衡的学霸,看似没有明显短板,但真要过日子,还需看你能否接受它的独特个性。
小米SU7 Ultra的问世,无疑在车圈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它证明了中国品牌不仅能打造出加速迅猛的车型,还能造出刹得住、操控出色的全能选手。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保持清醒:2秒破百的刺激固然令人血脉喷张,但日常通勤时,或许那个6秒破百、配备座椅按摩功能的车型,才是更适合生活的选择。记住,汽车终究是用来代步的,别让厂商的军备竞赛绑架了你的钱包和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