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有一辆小汽车,甚至还不止一辆,出门代步非常方便,也觉得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倒退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拥有一辆摩托车,绝对是一件能让全家人都感到无比自豪,让邻里乡亲都羡慕不已的大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近看到一些当年摩托车的价格单,再对比一下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下子就明白了,当年能骑上摩托车的人,确实不一般。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九十年代的钱,到底有多值钱?
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单位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普遍也就一百块钱上下,就算是在效益比较好的工厂,能拿到两三百块,那都算是高收入了。
可那时候的摩托车卖多少钱呢?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一辆当时很受欢迎的嘉陵70摩托车,价格就要一万块钱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一个每月工资一百块的普通人,需要不吃不喝地攒上整整一百个月,也就是超过八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
这还只是入门级的车型。
要是想买好一点的,比如建设雅马哈生产的劲豹150,所有手续办下来要一万七千八百块。
更不用说当时摩托车里的顶级货色,本田CB125T,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本田王”,在1995年前后,连牌照带手续办齐,价格直逼四万块钱。
四万块在九十年代中期,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几乎是一笔天文数字,可能是一家子十几二十年都攒不下来的全部积蓄。
所以,在那个年代,谁要是能骑上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从街上经过,那发动机的轰鸣声,就好像在向所有人宣告:“我是一个万元户”。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代步工具的范畴,而是一种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最直接的证明。
我们再来具体聊聊当年那些让人记忆犹新的摩托车。
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本田王”CB125T。
这辆车在当年的地位,就好像今天的豪华品牌汽车一样,是身份的象征。
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一台双缸发动机的摩托车。
当时市面上绝大多数摩托车都是单缸的,发动起来声音是“突突突”的,比较响也比较单调。
而本田王的双缸发动机,怠速的时候声音是那种非常绵密、清脆的“哒哒哒”声,听起来就感觉非常精密和高级。
能花四万块买这辆车的人,绝对是当时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也正是因为本田王在国内的影响力太大,后来我们国家的一些摩托车企业,比如春兰,也开始仿制它的技术,推出了像春兰虎、春兰豹这样的车型,这也是我们国家摩托车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能和本田王在高端市场上较量一番的,就是建设雅马哈的劲豹150。
如果说本田王像一个穿着西装的绅士,那劲豹150就是一个浑身肌肉的硬汉。
这辆车的设计非常扎实,用料很足,整车重量非常大,据说比两辆老式的幸福250还要重。
个子不高的人骑上去,双脚都很难同时着地。
它的发动机声音不像本田王那么清脆,而是非常低沉、有力,怠速时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很多年轻人当时就喜欢站在车旁边听那个声音。
虽然价格比本田王便宜一些,但一万七千八的售价,同样也只有少数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当然,除了这些价格高昂的“梦想之车”,九十年代的马路上,更多的是一些更加亲民和实用的车型,它们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国民记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幸福250了。
这辆车可以说是劳动人民的好帮手。
因为它是二冲程发动机,需要烧汽油和机油的混合油,所以跑起来车后面总会冒着一股蓝色的烟,味道也比较大,因此得了个“油老虎”的外号。
但它的优点也特别突出,那就是力气大,非常皮实耐用。
在农村地区,很多做小生意的人,比如卖肉的、贩鱼的,都特别喜欢用它。
在车后座上焊一个大铁架子,拉上百十来斤的货物爬坡,一点也不费劲。
启动这辆车也是个技术活,需要先给化油器泵油,然后把换挡杆踩下去变成一个启动杆,人站起来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一脚踩下去,伴随着“咚咚咚咚”的巨大声响,车子才被唤醒。
这个场景,是很多人脑海里抹不去的画面。
如果说幸福250是力量的代表,那么嘉陵70就是经济和灵活的典范。
这辆车是无数中国家庭拥有的第一辆机动车。
虽然当年也要一万块,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油。
根据很多老车主的回忆,当时加二十块钱的汽油,这辆小车能轻轻松松跑上两三百公里,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
而且它的车身很轻巧,在当时还不太宽阔的马路上骑行,转向、刹车都非常灵活,有一种“人车合一”的感觉。
冬天的时候,发动机也基本能一脚就启动。
当然,缺点就是因为车太轻,速度快了之后会感觉有点飘,不够稳重。
但在那个追求实用和经济的年代,嘉陵70的这些优点足以让它成为一代神车。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有特点的车型也值得一提。
比如济南轻骑生产的一款叫轻骑15型的摩托车,因为颜色和外形,很多人管它叫“黑老鸹”。
这车脾气有点怪,噪音大,启动也费劲,但只要你熟悉了它的特性,把它调整到最佳状态,它就特别有劲,爬坡能力很强。
还有一款同样由济南轻骑生产的踏板车,大家习惯叫它“小木兰”。
它用的是原装进口的铃木50cc发动机,质量好得出奇,很多人的车从买来到骑报废,发动机都没出过任何毛病,真正做到了“骑不坏”。
它的出现,也让很多女性和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爱上了骑摩托车,为那个年代的城市街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过头来看,九十年代的这些摩托车,每一辆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它们不仅仅是钢铁和零件的组合体,更是那个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见证。
它们是普通人通过辛勤劳动改变生活的工具,是年轻人追求速度与自由的梦想,也是一代人关于奋斗、关于青春、关于那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年代的集体记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