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值得我们普通人关注的大事。
当我们很多人还在为国产汽车能卖到国外,特别是卖到德国这样的汽车强国而感到自豪时,一家为这些智能汽车提供“大脑”的中国科技公司,已经悄悄地把自己的欧洲总部,直接开到了德国的慕尼黑。
这地方可不是随便选的,慕尼黑可以说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
这就不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过去,而是相当于直接在世界顶尖高手们的家门口,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战略基地。
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非同寻常,一家中国的智能驾驶企业,究竟是凭借什么样的实力和底气,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又为何能吸引到全球汽车巨头们的目光呢?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地平线。
在前不久举行的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地平线正式宣布了欧洲总部的成立。
这已经是它第三次参加这个全球顶级的汽车盛会了,但这一次的意义显然不同以往。
这标志着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正在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更深层次的全球化布局转变,希望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那么,地平线凭什么能有这样的底气?
关键在于它手里握着实实在在的硬核技术。
在这次车展上,他们展示了最新的核心产品——“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专业,但我们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为智能汽车的中央处理器,也就是“大脑”。
这个“大脑”不是单一型号,而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总共推出了六个不同的版本。
这就好比我们去买电脑,有适合办公处理文档的,也有能玩大型游戏的顶级配置,可以满足不同需求。
地平线的“征程6”也是如此,它的计算能力覆盖了从10 TOPS到560 TOPS的广阔范围。
这个“TOPS”单位,简单说就是衡量芯片每秒能进行多少万亿次运算的指标,数值越高,代表芯片处理信息的速度越快、能力越强。
地平线这套方案,既能满足一些入门级车型上常见的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基础辅助驾驶功能,也能支持高端车型在复杂的城市道路里实现导航辅助驾驶。
目前,在国内能够提供如此完整、覆盖全场景需求的计算方案的公司,地平线是独一家。
在这个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旗舰型号“征程6P”,它的算力高达560 TOPS。
如此强大的算力有什么用呢?
它能够高效支持当前最前沿的智能驾驶大模型技术,比如“端到端”模型。
过去,智能驾驶系统更像一个严格执行指令的机器人,遇到红灯就停,看到白线就跟着走,规则是写死的。
而“端到端”模型则更像人脑的思考方式,它通过学习海量驾驶数据,能够根据摄像头看到的整体画面,直接做出一个综合性的驾驶判断,比如是该加速、减速还是变道。
这种方式更灵活,处理复杂路况的能力也更强,而要让这样复杂的大模型在车上流畅运行,就需要征程6P这样强大的“大脑”来支撑。
当然,光有强大的硬件芯片还不够,配套的软件系统同样重要。
基于征程6P芯片,地平线还推出了自家的“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在业内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版的FSD”。
我们知道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非常有名,但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且价格昂贵。
地平线走的路线不同,它提供的是一套软硬件深度结合的“全包”方案。
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厂不再需要自己费力地去组建庞大的软件团队,从零开始编写复杂的驾驶算法,也不用头疼如何让不同供应商的硬件和软件完美匹配。
他们可以直接采用地平线这套已经调试好的成熟方案,就像是买了一个“精装修”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大大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的超过10款新车型决定采用这套HSD系统,其中,星途ET5车型计划在2025年11月就会上市,届时普通消费者就能亲身体验到。
这些技术和规划听起来很美好,但地平线在全球市场上的实际表现,已经证明了它的实力。
在这次成立欧洲总部之前,它早已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重要幕后功臣。
包括上汽、比亚迪、奇瑞、长城、蔚来在内的7家主流中国车企,出口到海外的超过25款车型,其智能驾驶系统所依赖的核心芯片,正是来自地平线。
这些车辆已经遍布亚洲、欧洲、中东、南美和澳洲等全球五大地区。
更具说服力的是,地平线的技术已经开始赢得海外主流车企的信任。
最新的合作进展显示,有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海外车型,已经确定采用地平线的征程6B方案,预计在整个车型的生命周期内,采购量将达到惊人的750万套。
此外,还有9家合资汽车品牌旗下的30款车型,也选择了地平线作为其辅助驾驶方案的供应商。
这清晰地表明,地平线的技术竞争力已经跨越了国界,成为了一项被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硬通货。
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首先离不开其在中国本土市场的深厚积累。
中国是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尤其是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本身就是实力的最好证明。
根据最新的业绩报告数据,到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中,份额已经攀升至32.4%。
这意味着,市面上每三台配备了辅助驾驶功能的国产新车,就有一台的核心计算方案来自地平线。
而在前视一体机(一种将摄像头和处理芯片集成在一起的基础辅助驾驶产品)市场,其份额更是高达45.8%。
至今,搭载地平线芯片的汽车累计上路数量已超过600万辆,其征程系列芯片的总出货量也突破了1000万片。
如此大规模的量产应用,不仅为地平线带来了宝贵的实际路况数据,也帮助其不断优化算法和产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正是这种在本土“炼狱”模式下打磨出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构成了地平线自信地走向全球舞台的最坚实基础。
同时,为了真正融入全球市场,地平线在合规和本地化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他们深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法规、路况和驾驶习惯千差万别。
为此,地平线的测试车队在海外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完成了超过15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以确保其辅助驾驶方案能够适应当地环境。
此外,地平线还获得了全球首张针对道路车辆危险场景的国际标准认证(ISO/PAS 8800),这相当于拿到了一张进入欧盟等高标准市场的“安全通行证”,证明其产品满足国际上严苛的安全法规要求。
这种对技术细节的打磨和对规则的尊重,是赢得全球客户信任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