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敢随便骑共享单车吗?监管要严查车况保安全

你还敢随便骑共享单车上路吗?答案恐怕不像广告里那样潇洒——当“安全承诺书”在你脚下变成一块随时可能绊你的地雷,那种安心瞬间就被撞得粉碎。

事情发生在9月30日清晨7点10分,佛山顺德的张女士扫码骑上一辆蓝色哈啰单车,按平常速度沿非机动车道行驶,行驶约两公里时车辆突然“卡死”。她形容那一刻就像撞上一堵看不见的墙:“整辆车翻了一下,我被甩到了地上。”现场有人报警并叫来救护车,医院诊断为右侧眶骨骨折、右侧上颌窦骨折并伴有脑震荡,耳内积液影响听力,医生建议至少三个月恢复。交警的事故证明也写明是车辆失控致人受伤。张女士已先垫付3000多元医疗费,后续还要复查和走理赔程序,这段恢复期和赔付等待让家属揪心。

你还敢随便骑共享单车吗?监管要严查车况保安全-有驾

平台方面在10月16日表示已对接用户和交警跟进,会妥善处理;但理赔流程却要求等治疗周期结束后凭交警证明和医疗单据申请报销。现实中更让人担忧的是,用户申诉常常遇到平台后台显示“无异常”的僵局:明明人伤车坏,系统记录却像没发生过一样。老旧车辆是否有定期淘汰?巡检到底有没有做到位?这些疑问如影随形。

类似事故并非个例。今年多地都有“骑行中突然落锁”“车轮抱死”导致摔伤的报道:浙江一位女士骑青桔车后车轮抱死造成脚部多处骨折;上海有校园用户称美团单车行驶中落锁导致门牙脱落;另有用户过红绿灯转弯时车辆卡住摔伤,平台只给了50元的所谓安慰金。企业解释称车锁有硬件和软件双重保护,速度超过0.5米/秒不会执行关锁指令,并列举了误触还车、上一位用户未锁下一位直接骑等“看似自动落锁”的场景。但专家指出,若是前轮卡死,问题可能在其他机械部件或使用方式,而不是单纯的锁控逻辑。

你还敢随便骑共享单车吗?监管要严查车况保安全-有驾

法律界也给出了更清晰的界面。北京市一位律师表示,若骑行者遵守交通规则且无明显操作不当,事故属于车辆机件或质量问题致伤,依据民法典应由运营企业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和精神损害赔偿等。若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走司法途径维护权益。

把视角拉远,问题不是某一辆车或某一家企业的偶发事件。到2023年底,全国共享单车用户超6亿、投放车型超1200万辆,这么多车意味着维护与监管的压力巨大。单靠企业自查很难让公众放心。更有效的做法包括:强制设定并公布日常巡检频次、引入权威第三方定期抽检、建立老旧车辆淘汰机制、在车体上贴出检修记录二维码并实时更新、推行快速临时赔付机制(先救人后补手续)、以及让监管部门对抽检结果公开透明并实施问责。再比如,鼓励用户举报并对有效线索给予奖励,让“人人都是巡检员”。

你还敢随便骑共享单车吗?监管要严查车况保安全-有驾

共享单车的初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可现实有时会变成“最后一跤”。张女士的受伤提醒我们:便捷不能以安全作抵押。读者们,你会在缺乏明确监管和透明检修记录的情况下继续骑共享单车吗?监管和平台该怎样改进,才能真正让大家放心上路?欢迎在评论里说说你的答案。

#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