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唠唠嗑,小鹏P7这车,搁当年那会儿,也算是新势力里的“腕儿”了吧?
如今,它要整新款了,何小鹏亲自下场鼓噪,说是“倾注心血之作”。
这话儿听着挺走心,可背后,是不是也捎带着一丢丢的局促呢?
这回的新P7,代号E29,突出一个“巨”字。
车身过五米,轴距三米,这架势,直奔中大型去了。
外形设计也够呛,什么机甲风、赛博范儿,一股脑儿往上招呼。
说实话,第一眼瞅着,有点儿眼晕,闹不清设计师是想表达未来感,还是想表达……“我脑洞大开”?
当然喽,这玩意的审美,各花入各眼。
有人觉着眼前一亮,有人觉着使劲儿过猛。
可这背后,映衬出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新势力们,开始卷“颜值”了。
早先,大家拼的是智能化、续航里程。
现在,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得耐看,还得有范儿。
归根结底,消费者的品味也在涨姿势,谁也不想开一辆“撞脸王”出门不是?
可话说回来,新P7这次最受诟病的,兴许不是外形,而是那个“纯视觉辅助驾驶方案”。
撇开激光雷达,全靠摄像头。
这步棋,有点儿剑走偏锋。
须知,现在自动驾驶圈子里,激光雷达几乎成了标配。
小鹏这厢另辟蹊径,大概是想压低成本,把价格给干下来。
预估价格20万上下,直戳特斯拉Model 3和小米SU7的软肋。
可问题也来了。
纯视觉方案,真的扛造吗?
在复杂路面下,没了激光雷达的护航,识别精度和安全性会不会打折扣?
这恐怕是众多潜在买家心里最大的嘀咕。
毕竟,安全大于天,谁也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试毒”。
有人说,小鹏这是在“all in”。
赌的是自个儿的技术底子,赌的是消费者对纯视觉方案的认可度。
可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迫不得已。
在激光雷达成本居高不下的节骨眼儿上,纯视觉方案或许是唯一能把价格拉下来的辙。
毕竟,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惨烈了,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
小鹏把新P7定位成“战略级扛鼎之作”,目标是提振品牌形象和销量。
这话不假。
P7作为小鹏的元老级选手,寄托了太多厚望。
但问题是,单凭一款车,就能力挽狂澜吗?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活脱脱一个巨大的“竞技场”。
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大佬,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新势力们想杀出重围,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技术、设计、价格,品牌声量、用户口碑、售后保障,都是决定输赢的关键因素。
与普遍认知相左,造车新势力,光有“新”还远远不够。
还得有积累,有沉淀,有对市场和用户的深刻洞察。
否则,再炫酷的设计,再牛掰的技术,也可能只是过眼云烟。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市场厮杀激烈”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真正的心之所向?
他们想要的,不单单是一辆智能化的电动车,更是一种安心、靠谱、有温度的出行体验。
新P7的未来会咋样?
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
但可以笃定的是,它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棘手。
这场仗,不好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