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桂生悦再提销量目标,银河A7订单三万抢头条
上半年刚过,吉利汽车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一开,我在车友群里就听见有人感慨,“今年谁还敢主动加码?只有吉利了吧。”桂生悦那句“对300万年销很有信心”,又让人觉得这家伙真是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其实翻看数据,140.9万辆的半年成绩,比去年多出47%,同行都还在13%的增长线上慢慢爬呢。
收入方面也挺猛,上半年1500亿总营收,说起来跟我家小区物业收费似的,每年都涨点,但吉利这回整车收入涨到1346亿,比去年多28%。利润更离谱,归母净利润直接干到66.6亿,是去年的两倍。前几天维修师傅老杨还念叨,说最近接触的新款领克发动机稳定性提升明显,他猜公司现金流充裕,这种优化肯定花了不少钱——果然,上半年末现金588亿,新高。
这种“销量-营收-利润”三角效应,不就是财务圈说的正循环嘛。老江湖们常说,多米诺骨牌一推就顺,不像我换轮胎,总得找好几个师傅才能配齐型号。
插个小事儿。记得去年桂生悦讲过,“每次业绩发布会都是新高”,但当时他对利润没底气。今年不同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回连利润都要创新高。我朋友阿涛买极氪的时候犹豫半天,现在看到这个增幅直呼早买早享受,也算是赶上趟儿了。
行业格局也变得有意思,自从台州宣言后,“一个吉利”全面统合成主旋律。这一年动作不断,我隔壁邻居原来只认比亚迪,现在看着数据也开始嘴硬:“你看看市占率,今年10.4%,第二名,就差4个百分点!”去年还是8%差距呢。有些地方销售聊起燃油车,还特意提一句“我们稳居第一”,8.8%的份额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新能源这块,更猛,从7%窜到11.44%,和第一名距离缩短快十个点。有些群友喜欢拿秦L和银河A7比单月订单量,都能聊半宿。
产品爆发期也是实打实地来了。我那表哥做销售,说最近银河系列问的人特别多,大定订单已经3万,据他说星耀8也是B级插混轿车里的扛把子。他开玩笑说,如果下半年再来五款新能源、加上一款燃油新品上市,要么全爆,要么累死售后服务站的小哥们。“我们要求每一款都是爆款!”这是淦家阅立下军令状,可不是瞎扯淡——微信群里天天讨论新配置,比如星愿带来的智能辅助系统,有人反映夜间自动远光切换太灵敏,一脚刹车灯亮,还能自动调节亮度,有点意思。
转型路上的两个坎,一个是销量,一个是盈利。前者基本过关,后者才是真刀真枪拼成本。我同学在工厂做质检,他透露现在单台盈利提升到了4724元,比去年3453元强不少,而且归母净利润比例从2.8%拉升到4.5%。CFO戴永顺嘴一提,今年管理费用只有29亿,还有两个亿优化空间;而销售费用虽然增加5个亿,但算下来运费(平均1000块/台)实际并没变,就是干活效率提高呗。这种降本增效,小厂学不来,大厂才敢这么玩命砍预算——听说极氪年底要完成整体交割,到时候合并效果估计更明显。
不过日子没那么容易,高端车型发展速度放缓,这压力直接甩给领克和极氪。据统计,两品牌合并增长14.5%,低于预期。一位技术员私下吐槽:“组织调整阶段,各部门协调难免拖沓。”但他们还是乐观,下半年像极氪9X、银河M9,包括领克900这些高价值车型要集中发力,如果还能复制之前“一出即爆”的套路,那毛利率应该能缓回来一些吧?
品牌建设这事儿,在圈里传得最多的是用户体验问题。例如极氪一年三换代事件,让很多老用户感觉被背刺。当时论坛炸锅,好多人吐槽权益缩水。但据《车壹条》观察,今年八月初官方提前预告四款新车型升级,同时给现售车型搞限时权益政策。这波操作据称让好评率飙到96%。桂生悦自己坦言,这是一次深刻教训,以后造车不能只顾自己爽,还得琢磨怎么安抚用户情绪。不然口碑掉下来,再多的数据也救不了场面——身边朋友用领克APP预约保养时间,总结一句:软件更新别太频繁,否则老人用着闹心!
当然啦,上面那些冷门配置、真实体验啥的不少人关心。例如银河系列最新版本支持自定义仪表主题,不过有群友反馈字体太小,看导航眼睛疼。另外还有电池包耐久性问题,一位技师建议夏季长途最好别一直快充,会影响寿命。他亲测一次南方暴雨高速路段续航下降明显,后来改用慢充恢复正常。“厂家宣传固然重要,用起来到底咋样才最靠谱。”
最后想起一个二手市场的小故事。本地一家旧货商今年春天收了一批18年产的博越,说行情不错,但碰上一辆跑22万公里的大修发动机,他们拆开发现冷却液管道设计跟新款完全不同,多亏以前资料留存,否则修错零件分分钟赔钱。所以啊,新旧之间细节变化大,有经验才能吃透门道。这也是为啥大家越来越关注官方渠道与售后服务联动,不只是图省心,更怕遇上坑人的杂牌配件市场乱象。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参考《车壹条》及相关行业访谈碎片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