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开车这事儿咱老百姓到底最怕啥?有人说怕碰瓷,有人嫌堵车,仔细想啊,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真正让人时刻有点小心思的,还得是“电池拍桌子说不行”的时候。尤其是天热暴雨,路烂底盘过坑,电池受罪谁心里没点打鼓?新闻里偶尔炸出个某某牌电动汽车自燃,短视频一刷又是某地高温电池冒烟,这燃眉之急真是让人听了抓心挠肝。前些天看到领克10EM-P又出来“玩狠的”,直接在验车机构公然上演真人版电池极限求生秀,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挺叫人琢磨。
想想过去这行咋搞安全测试?不是在实验室吹吹空调,就是电池都用剩下80%的电,做点模拟高温啥的,流程走得倒是齐全,可总觉得“意思不大”,咋不拿日常满电带电状态测呢?谁家用电车不是满满当当一出门想跑远点,这才是真正的考验。领克这回算是把这套游戏盘子给彻底掀了,直接就把带电、满电电池包上阵,连续挑战六大极端测试,什么泡水火烧、刮底颠簸,不来虚的,就问一句——要来就来狠的!话说哪家过往车企有敢这样串行极端挑战的,行业首创不是吹的,硬核到让人目瞪口呆。最后还做到了不爆炸、不起火,这成绩,妥妥的吃下一颗“定心丸”,有种老母亲看到熊孩子跑完泥地还干净的惊喜感。
这么一通挑战下来,表面看着是安全测试,其实细品还有点悬疑——咋就敢这么整?这胆气从哪儿来的?咱们每天用车会遇到啥情况:夏天被太阳晒到要融化、突然暴雨像泼水节似的,把电池泡成温水浴,路况差时底盘和石头亲密接触,甚至说遇到突发起火事故,电池包里头满满的电,谁能保证没个幺蛾子?既然疑点这么多,就来仔细扒一扒,究竟领克10EM-P是吃了什么“铁布衫”,能让国家检测机构亲眼见证下,不管怎么折腾都安然无恙。
这里头第一个谜团是测试方式的不同。以前每家都是空载模拟,纸上谈兵算成绩。领克偏不玩套路,拉来了第三方中汽研新能源检验中心,全程全民见证,带电状态从头串到尾。六项测试一环扣一环——先是动态腐蚀浸水,直接把电池丢进水里,带电泡着试边界;再来高温充放电,看它在酷暑下还能不能平稳充电放电,别一急就上火;接着整车连续刮底,这可是模拟日常磕碰,底盘不服气就往石头上磨;整车涉水刮底、颠簸涉水也没落下,遇到烂路和积水,全方位放大风控点。最后压轴一击,带电外部火烧,真刀真枪地搞火实验,要不是亲眼见证,谁信电池包能结束于“安全两字”?
说起来,成绩还真不丢人。电池包一通猛操作,最后还是“平安结业”,不冒烟、不炸裂。官方还说了,这表现远远超过现在最新国标,不光是及格,直接跳出安全红线,硬生生把动力电池安全的标准搬升一个台阶。
可要说这技术到底有多野,还得瞅瞅神盾金砖电池。这名字听着跟“西游记”法宝似的,其实是吉利旗下自研出来的混动电池品牌。安全是它的座右铭,36项严苛测试,不是自家说了算,国标都算低的,它光自己给安全打分就比新国标还高。电池就跟菜市场筛白菜似的,宁愿多扔点,也要确保装进车的块块都是顶级安全员。
安全过硬是一说,实用性也是个大招。你知道这电芯寿命能循环4500次,还能保证容量保持率70%?意思是你就永远别担心用几年就变“废电池”。哪怕电量只剩20%,依然能撑起全车全功率放电。不会像有些混动车,用着用着突然趴窝,车不动人一脸懵。而且充电还飞快,从10%到60%不过区区13分钟,干脆利落。多120公里纯电续航说来就来,这些槽点都准确踩住混动车主的爆点,谁说不是为用户用心?
再捋捋真实用车场景,人家真没糊弄事。世面上新能源车的火灾事故,据说八成是电池惹的祸。夏天暴雨、路面磕底、高温充电,哪个不是日常“险情”?领克10EM-P的测试与其说是毕业考试,更像是“用户担心啥咱就测啥”。带电浸水,就是把车淹了模拟电池泡水失控;高温充放电,专门针对夏季酷热;连续刮底,差不多就是日常过烂路的再现;颠簸涉水,是模拟你刚刚从洪水母亲河里闯出来。再到外部火烧,这才真正考验万一遇到“大事”的防护力。测试方法越来越接地气,不只是纸上的“优等生”,用实际挑战把消费者的顾虑一条一条全盖住。
电磁安全也是个大彩蛋。别的电车就测静态,领克来一套动态,扛得住自然界雷电劲爆电流直接砸身上,涉水也做“运动式托底”。比起那些玩笑式“把车往坑里一放”,领克的测试更像给车装上“避雷针+游泳圈”混搭套餐。
讲了半天,整车安全也是门“大学问”。领克玩的是“全域安全+”,不是只防火灾那么简单。10EM-P作为旗舰混动轿车,车身像穿铁笼子,全球五星,架构还用CMA Evo原生新能源技术垒起来。全系还标配了四驱系统、激光雷达、Thor芯片和千里浩瀚H7这种高科技配置。用通俗点说,就是无论是被动安全、主动安全、驾驶稳控,都全方位做到“不让你一丝心慌”。
再有贵一点的玩法,G-AES全球首创系统,能在高速下自动甄别异形障碍,宽的、高的,有点棘手都识别得出来。说白了,就是你在130码的高速路上突遇大物挡道,它能帮你连续避险、直接急刹,提升了高速出行的信心。至于加速、制动、爬坡这些常规工况,也都稳稳的,没有哪一步是“恍惚挂空档”的感觉。
绕来绕去,最让人舒服的是它没回避用户最操心的事——这车测试不是只秀“实验室技巧”,而是直接把满电极端状态拉出来一遍遍刷,生怕你不服气。这种任性,只能说真是对安全不耍嘴皮子的态度。你熟悉的新能混动轿车价格区间,一般20万徘徊,领克10EM-P预售19.2到22.2万,预定权益还给到18000——说它在价位市场里“性价比摸得着”,不是夸张。混动轿车选手里头,它的安全表现和价格真让人多看几眼。
反倒是现在新能源行业推新,讲安全可不是谁嘴上说说就管用,实操能不能对自己狠点儿才有效。毕竟你想买车不是光看看PPT、顺着舆论走,看过太多茶余饭后的“车神打架”再烧起来,国内外新闻隔三差五爆一阵。真的要选,还是谁敢把燃爆边缘的极限摆在阳光下,不怕行业打脸、不怕用户杠精的质疑,这才是真正实力派。
你说如今电池技术卷得飞起,遮住了行业门槛,消费者年年换新车,新功能一茬接一茬。可最根本的还是要守住安全底线,这就像家里老人叮嘱“开车要慢点,别太冲”,说到底,谁也不想变成下一个新闻里的主角。领克10EM-P这一顿花式极端测试,算是给用户和行业都递了一份答案:真要硬核,就要敢在极端情境下对自己下狠手。不是说谁不爆炸谁就是王者,但至少给人看见了啥叫“用行动说话”。
想聊聊你身边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真正疑惑吗?欢迎“下方评论区”敞开说,放一波你的真实体验,说不定下一个极限挑战话题就是你的建议!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