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利润降99%,销量下滑,成本压力加大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这事儿,就像找对象。

以前,大家都梦寐以求要找个“高富帅”,最好是德国进口带点贵族气质,周末开着去兜风,能引来路人艳羡的目光。

结果这两天,突然听说保时捷利润暴跌99%,直接从“高富帅”变成“吃土少年”。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心里还嘀咕:是不是保时捷员工把公司的彩票号填错了?

保时捷利润降99%,销量下滑,成本压力加大-有驾

结果一查,是真事——前三季度利润只剩4000万欧元,第三季度还亏了9.66亿欧元。

这一下,保时捷的“豪车光环”都快被拆成“二手摩托车头盔”了。

说实话,保时捷的沦落,比我今年在股市里的表现还让人感同身受。

以前大家都觉得,有钱了就得买保时捷,哪怕贷款也要开回家。

但现在,你发现路上的风景变了。

保时捷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发动机声浪,已经慢慢被国产电动车的静谧电流声替代。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20%,美国又被关税打了个措手不及,自研电池还砸了30亿欧元打了水漂。

这波操作,搁谁身上能不头大?

我感觉保时捷现在的处境,跟以前那些“年薪百万,月光族”一样:外表风光,账户见底。

但问题来了,这到底是谁的锅?

是中国消费者不再追求身份象征,还是全球汽车产业彻底变天?

咱们换个角度琢磨琢磨。

以前买保时捷,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快、比别人有钱”。

现在,二十万的国产电动车,加速能和保时捷掰手腕,智能座舱一坐,自动驾驶一开,连小孩都能熟练操作。

你说,谁还在乎那些机械仪表和物理按键?

我甚至怀疑,假如保时捷下次出个“能刷抖音直播送礼”的中控屏,销量说不定能翻倍。

毕竟现在的用户,买车不是为了“风驰电掣”,而是“能不能躺着玩手机”。

当然,也不是说保时捷全无可取。

你看人家那份“德国工匠精神”,做车那叫一个精雕细琢。

但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关心“能不能自动泊车,能不能语音叫外卖”。

保时捷利润降99%,销量下滑,成本压力加大-有驾

机械素质和百年传承这事,听着挺酷,可现实是,情怀打不过科技。

你还在骄傲“我们是德国原装进口”,宝马、奔驰早就跑去美国建厂,关税直接绕开。

你还坚持自研电池,“30亿欧元烧得比我烤肉还快”,最后还是不得不乖乖找供应商。

说到底,汽车圈的规则,已经从“谁做得好”变成“谁做得快”“谁做得智能”。

我有时候也在想,保时捷也不是没努力过。

人家砸钱开发电池,尝试转型,想抓住新能源的浪潮。

可惜“锂、镍这些原材料都得进口”,自己造反而更贵,最后发现,“欧洲人造电池还不如中国人买电池”。

你说讽刺不讽刺?

这就跟我自己做饭,买齐了食材,结果发现外卖还便宜还好吃,最后还是手机点单。

技术门槛和供应链壁垒,就这么把豪车巨头活生生卡死在路上。

再看美国那边,“关税15%,净利润才14.1%”,卖一辆亏0.9%。

这生意精明如你我也不敢做。

你说要涨价吧,客户跑光。

你说不涨价吧,自己兜底。

别人都在“本地化”,你还在“坚持德国进口”,最后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情怀的牢笼”。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消费者,谁还认“原装进口”?

倒不如来个“软件原版”。

其实,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经历一场软件定义汽车的革命。

以前是“机械定义”,谁的发动机牛,谁的操控稳,就是王者。

现在呢,谁的软件流畅,谁的智能配置多,谁才在牌桌上有话语权。

保时捷利润降99%,销量下滑,成本压力加大-有驾

你看中国的新能源,各种“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升级、技术创新”,连我家小区楼下都有五个充电桩。

我也深刻体会到,买车这事,已经从“比机械”转成“比智能”。

欧洲那些老牌厂商,软件工程师缺,芯片要靠进口,数据还被各种法规管着,这仗打得简直像拿着对讲机打王者荣耀——全程延迟卡顿。

有人说,保时捷是“被时代逼到墙角”。

但我更觉得,这是一场全行业的“信仰崩塌”。

你还在信机械美学,别人已经在信智能科技。

你还在坚持百年品牌,别人已经在推“无品牌感”的个性体验。

就像我当年坚持用诺基亚,结果一低头,大家已经拿起了智能手机。

情怀终究抵不过变革的洪流。

当然,保时捷也不是全无机会。

如果愿意放下身段,拥抱变化,或者和中国新能源厂商合作,也许还能重振雄风。

毕竟,“软件定义汽车”并不是谁垄断的,谁及时转型、谁敢于创新,谁就能活下来。

问题是,“百年品牌”能不能放下身段?

能不能接受自己不再是“性能信仰”,而是“智能体验”?

能不能接受,客户需要的是“智能生态圈”而不是“发动机轰鸣”?

这些问题,不仅是保时捷要回答,也是所有老牌厂商要面对的。

我就在想,如果哪天保时捷真的推出一款“国风智能座舱”,自带充电宝、语音助手还能自动下单外卖,我会不会也心动?

或者大家更愿意“买性能”还是“买智能”?

这场汽车行业的革命,谁能笑到最后,谁又会被时代淘汰?

大家怎么看,你还愿意为情怀买单,还是更愿意为智能买单?

是不是到了一个“谁能跟上时代,就能活下去”的节点了?

保时捷的未来会怎样,欧洲汽车品牌会不会还有下一次奇迹?

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