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

如果说从前坐一趟大巴,就是奔波的代名词,那现在“汽车站停运”仿佛成了朋友圈里的又一条冷新闻,刷到觉得遥远,仔细一看,诶,家门口的客运站也关了,甚是唏嘘。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深圳福田汽车客运站这个名字,八十年代的人听起来绝对亲切,曾经的“标杆”,现如今却在钢化玻璃门上多了一张“暂停营运”的红纸条。

说句心里话,这事是突然的吗?还是哪里早已有端倪?

全国性的关停大潮凶猛席卷,福田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也一定不是最后一个。

其实,客运站的末日危机不是一天形成的。

数据这东西,冷静又扎心——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这十多年像坐过山车直接从天花板跳进地板,2012年是355.7亿人次,2024年只剩117.81亿,简直惊掉一地鼠标。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票房冷清到什么程度?福田这边已经日均百人进站,工作人员估计比乘客都多。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场站运营成本本就高到离谱,维持哪个都得大几百万上千万,再加上工资、维护,东莞的站一年直接倒亏1000多万。

这么数下来,熬夜写财务报表的会计都得掉俩头发。

嘴上说“以商养站”,但现实就是全国二八分化,只有区区20%勉强不亏钱,剩下的……都成了“烧钱机器”。

2023-2025这几年,全国关停或转型的客运站1200多座啊,平均每月消失33座,说白了,城里人到车站买票这习惯,在慢慢消失。

那到底为啥沦落成这样?谁“抢了”客运站的饭碗?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高铁啊,高铁来了、彻底洗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你说从武汉到长沙,大巴4小时,高铁70分钟,价钱虽然翻倍,人家不差这几十块就是想快点酒店Check-in,不是吗?

高铁准点、稳当,还能边坐边刷剧,比起大巴车风吹日晒闹哄哄,体验两个世界。

这还没完,私家车悄悄“登堂入室”,2024年全国私家车已经3.36亿辆,比2012年多了快3倍。

逢年过节自驾,导航一路畅通,谁还拖家带口大包小包挤客运?

以往珠三角到粤西16班大巴,如今只剩两班还常常空座,客运公司哭晕在宿舍,条条高速都变成“流量割据地”。

还有更狠的——网约车、定制客运。

手机一点,下楼等车,舒服地送直到家门口。

什么叫把“站到站”打成“门到门”?

人类最大的懒惰被互联网彻底开发出来,票价贵15%都没人在意,谁在乎几块钱的小钱钱。

你看东莞厚街客运站刚一停,马上各种定制路线爆火,商圈、社区直接变临时站点,手机选座,省心方便。

过去谁不是拖着大包在偌大的候车厅里呆站半小时,现在你打几个字,喝杯奶茶都不用等车,就能开上路。

这波冲击下,老派客运站真撑不住了。

但,咱中国人的“见缝插针”精神也没那么容易服输。

有些地方不就是要创业选赛道吗——也有人主动求变,开卷新思路。

福州先玩了一把定制客运,直接手机端预订,随时调整候车点路线,这不就是把互联网那一套搬到交通行业?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青海西宁也很拼,发源广场啊、各个商圈搞点到点接送,旅游季一开业,座位分分钟抢光。

政策层面,地方交通厅还专门发文件,摆明了支持创新模式,不让行业原地踏步。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至于湖南郴州,就更是“活过来”的例子。

人家调转思路,把老旧客运站打造成“城市客厅”,该卖票卖票、还能做公交卡、发快递、卖本地农产品,成为市民的会客厅。

而且还和劳动者服务站联动,司机、快递员、环卫工不用在街边吹风,直接进站休息,不用担心没地方落脚。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这样一搞,不仅站点恢复升温,旅客出行时间也少了二成,城里人办事顺带还能享受点人情味。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科技的东风吹进客运站,也有地方不甘示弱。

河北邯郸汽车总站干脆开发了啥车站智慧云平台,票务、检票器全部上线智能系统,网上买票、改签、退票全部解锁。

服务升级了,成本下去了,哪怕人流没回到巅峰,但线上化带来一波新增长。

吉林安排得明明白白,主打班线公交化,小县城、高铁盲区,直接用新能源大巴、降价拉人,票价降了两成,客来了一成,机场直通车票价大幅跳水,3个月客量飙到五位数。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这还是找对路子的玩法,证明只要方法对,传统行当也能“返老还童”一把。

还有个特别典型的福建莆田站,思路很清奇——城市候机厅。

你大早到站,直接自助值机30秒搞闪登机牌,托运行李也“市区直达”机场,体验秒杀普通机场大巴。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这创新吧,就是把痛点摸得明明白白,空港和公路枢纽一合体,不就是大写加粗的“便利”!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河南许昌更是把车站玩出了文旅与快递集散核心的新业态,旅游直通车、补能站、快递中转一个都不落。

不挖掘场地潜力白白亏死,干脆用多元副业补贴传统客运,让车站重新焕发新机。

可众兄弟,真别以为“创新”就是灵丹妙药。

转型很美,现实非常骨感。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痛失主业的客运站,即便功能多了、流量提升,固定成本那座大山压力还是在,每年几百万几千万的基础开销,副业能补多少?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能转得快就能赢,落后一步直接成“城市边角料”,沦为集体回忆的“老地标”。

从赚钱机器到亏损包袱,资本逐利法则一刀切得真狠,现实就是外行人追着怀念,内行人流着泪撤离。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话说回来,交通迭代是社会进步的投影,没人挡得住大势所趋。

不是谁非要做“刽子手”,而是今天的信息化经济极大释放个人能动性,大家都想更便捷、更高效地把人、货、生活撮合起来。

高铁推进下的中国,一线二线城市交通越来越大一统,网络打通了山川湖海,汽车站们自然而然就成了过渡产物。

唯一的活路,只有“全能型场站”,或者成为某种特殊交通节点,比如社区巴士接驳、空铁联运补丁、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集散,诸如此类新功能,不断补全城市服务体系。

交通主管部门也并非“清零派”,而是不断鼓励多元化、智慧化探索,适者生存这句话从哪都不过时。

人们总喜欢怀念繁忙的候车厅、嘈杂的报站音、临上车前的慌乱。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但那些旧符号终究会落下帷幕,转型慢就是被淘汰。

“门到门”需求谁能精准对接、服务谁触角能再外延一步,谁就可能成为行业变革的主角。

说不定有一天,你家楼下的原客运站会变成城市会客厅、联运物流枢纽、亦或是艺术展览空间——生活嘛,永远别想太死。

人有离别会重逢,城市亦如是。

客运站从巅峰到退场,阵痛之外,正好腾出更多想象空间。

老客运站关停,高铁私家车冲击,多地探索新转型-有驾

新旧更迭本是一种必然,愿每个老站都能找到自己的新出路,不被大流裹挟到消失,只是换个出场方式,重写下一个时代的热闹。

聊到这里,你怎么看家乡老客运站变身、转型?

你觉得还有哪些新玩法能让这些场站再焕生机?

留言唠唠,搞不好下一个好主意就来自你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