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

6495万,这个数字听着挺唬人吧?要不是加了“破”字和“拍卖”,谁能想到这可是曾经新势力造车梦的残骸?

被拍下的不是什么网红爆款车,也不是传说中一夕爆富的比特币矿机。

而是天际汽车绍兴分公司,甩出来的整套汽车生产设备。

有网友忍不住感叹,活久见,新能源“造梦工厂”沦为拍卖行里的货。

说实话,2018、2019那阵子,要问哪儿最会讲故事,除了互联网圈就属新势力车企。

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有驾

每个品牌都爱摆出一副“行业革命大潮里,我是先锋队”的架势。

而乐视、蔚来、小鹏、理想、还有今天的主角天际汽车——仿佛都自带传奇滤镜,一个个吹响创新与颠覆的号角。

只不过,现实终归不是PPT,造车不是拼乐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理想很丰满,市场却相当骨感。

别的不说,咱们来把这次拍卖的大瓜啃个仔细,看看其中多少猫腻。

18位竞拍者、683轮竞价,最终的成交价只是资产账面价值的零头。

2020年账上这笔资产还值快10亿,这才几年,缩水到不到一折?

6千多万买下的,可不单单是设备老化、零配件丢失,更有那种濒临“有价无市”的尴尬。

评估报告说得直接:闲太久的机器,有没有机会再嗡嗡叫起来,谁都没底。

说白了,这价格卖的,其实是天际造梦的“青春泡沫”。

溯源历史,这台散落着油渍和尘埃的工厂承载了不少热血。

天际的前世其实叫“电咖”,当年还被乐视列为产业链上的尖兵,走的套路也分明模仿了特斯拉。

2018年他们决定洗心革面,冲高端路线一把,搞出了中大型纯电SUV,名字就叫ME7。

听着洋气,实打实的配置也不寒碜,但……事与愿违。

资金没跟上预期的PPT、研发烧钱又快、产能和交付卡顿,顶着小20万的售价,只换来2020年97辆可怜的年销量。

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卖榴莲,试吃侠都比这出货量高。

眼见苗头不对,2021年天际又加推一款ME5,价格下探,不到16万想占SUV细分市场一杯羹。

但市场好吗?车主买账吗?

从销量数据来看,答案显然并不如想象那般温暖。

2021年1778辆,2022年5321辆,这跨度说大不大,但在一众疯狂“内卷”的新能源同行里,简直就像挠痒痒。

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有驾

而且,这么微薄的体量,支撑一个汽车厂的庞大体量?想想都头皮发麻。

钱烧得快、赚得慢、补贴一旦退坡,恶性循环就此拉开帷幕。

2019年各路小道传闻已经不断什么拖欠员工工资、合作方催债、渠道崩塌等乱象接二连三出现。

等到2022年,直接被爆停工停产。

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有驾

连员工都通知:你这段时间自己出去找工作吧,公司发你当地最低工资糊口就行,等哪天起来复工看命。

一地鸡毛,镜花水月。

其实,这戏码对造车新势力来说,算是“老剧本”了。

光环褪去之后的战场,背后只剩蹒跚求生。

补贴在阶段性政策里曾是真金白银给过“活”,可市场最终还是要考验真本事。

无论你吹得有多响,交付能力一瘸一拐、用户体验跟不上、模式没有护城河,终究还是被现实教育。

放眼过去这两三年,类似“暴雷”或者“被拍卖”的案例可不止这一家。

那会儿,新能源车市一口气挤进了数十上百家新玩家,都想着分蛋糕。

可蛋糕就那么大,狼多肉少,没点硬本事只靠理念、故事和风口是不行的。

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轻量化你都要会,关键还得顶得住供应链考验、资本节奏考验。

天际系的衰败,归根结底算是新势力浪潮里一片轻飘的浮萍。

回头再看,6千多万甩卖等于什么?

打工人都懂,这不是白菜价了,而是“空调挂机收废铁”的价格。

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有驾

买家“绍兴刘老板”,只怕也是奔着另起炉灶或拆零售卖去的。

想复活天际,几乎不可能,除非哪天穿越到新能源补贴2.0时代吧。

反过来想,为什么走着走着会滑进泥沼?

一味跟风大烧钱,讨好资本讲大饼;商品没做出独特卖点、供应链一断全线溃败,客户信心也就土崩瓦解。

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有驾

再逢行业大洗牌,每家巨头都在提速,特斯拉、比亚迪、蔚来这些老炮前后夹击,你再难翻身。

创新确实重要,但没人告诉你,“讲故事”能做大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了,剩下的只靠产品硬实力和现金流稳健度才能撑下去。

天际汽车工厂设备拍卖,昔日造车梦破灭,成交价不足账面一折-有驾

其实,把天际的遭遇搁进整个新能源产业变局里,有不少值得细细琢磨的地方。

有人感慨,“新势力”本身就是有风险高回报的游戏,起得早、跑得快,还要比谁能一直活下去。

又有网友调侃,眼下不是你红我就不红,干脆就是“你死我活”卷前浪后浪。

就像曾经风头无两的拜腾、博郡、赛麟那些名字,转瞬间在产业洪流里消失。

一代一代的递进淘汰,唯有产品过硬、体系扎实的玩家,才能挺过大浪拍岸。

天际汽车从曾经的“亲爹撑腰”“高光时刻”到今天的“工厂锈蚀、零件不全”,短短几年足以说明:

梦想和现实,不仅有鸿沟,还是带电的铁丝网——稍有疏忽就全盘皆输。

大家嘴里常念的“落地为王”不是吹的。

造一辆车,用一句网络金句说就是:PPT上可以飞天,工厂里落地时别直接砸坑里。

真正的护城河,不在PPT、融资新闻稿,而在每一辆量产车的品控、服务以及体系效率里。

补贴火箭不可能托你飞一辈子,最终还是得靠双脚丈量市场的温度。

一次次设备被贴着“流拍”标签,从热血沸腾到门可罗雀,也许比故事本身还要冷静。

讲了这么多,其实心情蛮复杂的:既是唏嘘,也是警醒。

新势力造车不是谁都可以随手一搏的生意,更不是靠几轮融资、高大上的宣传就能摘到胜利果实。

风口过去,裸泳的都浮出水面。

兜里没钱、脚下无根,越吹越大的梦想泡泡,顶多撑到下一场潮水来临。

那么话说回来,咱们这些吃瓜群众是不是白看了一场大型连续剧?也许不尽然。

谁都希望国产新能源能有更多奇迹,但传奇和泡沫之间,往往只隔着一行公告、一场拍卖。

“昨天在这里建的工厂,今天就成了法拍拍品”,这剧本估计还会继续上演。

只是,该警惕、该谨慎的,又不止是造车那帮人,未来那些投资、那些支持,也得擦亮双眼。

市场淘汰残酷,但也给赢家更多成长的土壤。

最后,就想问一句:你怎么看接二连三暴雷的新势力车企?有没有哪家是你一直看好的,希望它别步天际的后尘?

要不留言出个榜单,咱们一起瞅瞅,今年谁能笑到最后?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