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上班路上的日产车变多了?尤其是那辆好看的N7,每天上下班高峰,总能遇到几辆它灵活地穿梭在车流中。上一次对这品牌有印象,好像还是家里老爸的老车,它们就是那种“皮实好开能抗造”的代表。但昨晚,我坐在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的发布会上,却突然意识到,这个品牌似乎在悄然改变。
场景,它早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昨晚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霓虹灯的光掠过玻璃幕墙,把整个五号馆映得通体透亮。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日产深耕中国四十年的发展故事:不只有那些耳熟能详的车,还有参会观众拍手称快的惊喜。“那不是伊凡·埃斯皮诺萨吗?”一旁的观众戳了戳身边人小声说,这位日产汽车公司新上任不久的CEO和Z系列跑车一起登场了。他站在舞台中央,为中国消费者揭晓了两款新车型的神秘面纱。
我偷偷掏出手机,尽量不让前排的安保人员发现。台上的大屏亮起,第一个亮相的是日产N6,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车型,说实话,外观硬朗又不失流线感,像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另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天籁·鸿蒙座舱,全球第一台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燃油车,把这两张怎么算都稳的王牌放到中国市场,是日产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保险。
好多人听到这里,估计都会想问一句:“日产车还有啥新花样?”如果说汽车厂商的展台是浮夸得像一场秀,在如此浮华的场景背后,我们更该去想想它展示的底层价值——一辆车,如何为你和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服务?
40年,那些风雨里熬出来的答案
对日产来说,“敢为人先”不是单靠几个新设计“挣流量”,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根系。从1969年经典的日产GT-R到今天的新能源时代,它的变化更像从实践中淬火打磨的成果。
1969年,那辆创造纽伯格林北环赛道记录的GT-R,搞不好是最早代表他们家“技术宅”身份的车了。听着现厂工作人员滔滔不绝地讲当年赛道转向控制、空气动力学优化那些事儿,我一边咂舌一边想,果然,从那以后,日产车“从赛道到街道”这句话就有了地基。而说到文化底蕴,旁边大叔摸了摸TAMA,看着这个古早款电动车感慨,带劲70多年前想开发环保车,虽说5马力现在看着有点低,但当时,确实猛。
所以回看这一次40周年的品牌周年庆,它展现了 Nissan 的三条“DNA主线”,无论是GT-R的赛车技术、TAMA的电驱先锋,还是近年来各种亲民新科技,这家公司绕不开的主旨,都是想说一句:好的车,不只是开得快,关键要接得住用户身上的人间烟火。
年轻化,不只是玩儿“嘘头”的外在功夫
聊年轻化,很多人以为换个更潮的车标、找个顶流流量带带货就够了。但老实说,我们才不买这种公式化营销的账。年轻化根本没法装,尤其是,用户比谁都清楚,一辆车最值钱的地方,变速箱、智能功能、硬件,这些到底靠谱不靠谱。
这次发布的新款天籁,被装上了华为的鸿蒙系统。很多人以为车辆与智能硬件结合,就是导航明显一点、车机系统能互动吗?其实不止如此,我特意问了在发布会上亮相的设计师吴畏,他说:“天籁从操控到智能小细节优化做了数百踩 test。”其中一个细节打动了我,比如针对女司机,他提到车内的氛围灯不止可调,还能细分出特定睡眠模式,根据光量变化调节你的车内环境!小细节吧?原来这才是年轻人想要的“懂事”。
再说N6,抛开外观亮点不提,人家18个月出产品,50天订单破万。这种研发节奏,背后却是已经开始 “猜”对80后、90后、甚至“双减后第一批”的95后爱什么、想要啥。要知道有个猛料是告诉你:在中国,他们搞出来管理层 “去掉木讷、决策提速...”CEO 马智新说设计也从人口01球>>全球开始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