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门口,前两天来了个德国人,一下车还挺吸引眼球,蹦哒着问有没有现车,非要试下赛力斯问界M9。销售忙活了半天,全程英语加上比划,才算是把车资料给他看明白。那大个子指着屏幕上的起售价直皱眉头:“六万欧?比我们那的GLS便宜多了。”但关税那个事,销售也挠头,“大哥,进口到你们那要加税,听说不少城市加起来得接近一百二十万人民币,这算下来还值吗?”德国人咧咧嘴,“比宝马X7实惠多了,有华为智驾的车我想试试,这技术咱们欧洲还真没有。”听他这调调看来,国内新能源是真的卷到了欧洲。
其实巴黎车展那会儿,隔壁老王早就在微信群里吹过,说问界M9那发布场人多得都快打架了。“一分钟一万三千单,这不是开挂是啥?”王掐指算了下,跟我抖个机灵,“你看,这帮老外心不但动,还钱包鼓。”但那天我在群里提了个问题,“大哥你们晓得吗,问界M9卖到欧洲其实有三个座椅布局,五座、六座、七座,技术配置是国内版卷到头的那档么?”王说他表哥是技师,去过工厂,“欧洲版本安全配件多了一项,车窗玻璃双层隔音,有人说怕路面太吵,结果厂家主动加了这个,里头那25个音响仿佛蹭蹭开大了还能当KTV。”
德国人那两天也在朋友圈说这事,说M9的车机鸿蒙系统会自己适应他们环境,语音控制连德语都行,车友群里有个别摩擦,说导航不认老城区的地名,后来厂方据说用一次OTA更新,能自动学习用户口音。高精地图在欧洲有政策壁垒,结果没用高精地图照样能城区NOA,应该算剑走偏锋了。师傅小李的口头禅是“这华为智驾,不是开玩笑”,前阵子他还把自家的老途锐开到店里跟新M9对比,“那底盘厚实劲儿确实比大众新平台要软,增程动力版一脚下去能爆496马力,他说拖家带口上坡不用愁。”
维修圈子里还有点小八卦,M9欧洲版刹车油标号换了进口DOT5,听说是为低温适应欧洲北方路线。厂家的公告里没讲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法国车展现场试驾时有个老记者硬是踩住刹,等下来查,刹车系统过热警报没响,师傅在微信群里嘀咕,“这怕以后欧洲开长途,还得多加点专用防冻液。”不过咱们用车的人很少知道,德国地儿路况差别大,前阵子一哥们开M9跑高速,刮了场暴雨,M9的雨刷自动调速那套,居然能精准识别检测强弱,他说以前开GLS,调个雨刷得手动折腾半天。
刚好上周群里有一个热心人给M9的后排座椅甩了张照片,说加装了隐藏式小冰箱,厂家说是随车选配,德国人觉得实用,说开远程外出强烈推荐。那增程版据说油耗比老款GLS省得多,城市里混合动力,实际测出平均6升多一点,群友笑称,“这不是省油,是中国人变魔术了。”还有个邻居七嘴八舌聊过,说问界这外后视镜角度比奔驰小一圈,雨天视野更聚,销售顺嘴一提“夜晚自动变光,现在欧洲车才配呢。”
我还琢磨着说,问界M9这智能化到底值不值德国人掏一百二十万人民币?隔壁技师说,“欧洲人实在,不认品牌认技术,现在追求高品质、多功能、性价比。”洪焱(当地资深分析师)在朋友圈发了条短评,说同级别下问界M9价格低三成,但智能体验和安全指标其实拉开了档次。他还提到巴黎车展后,赛力斯打算在柏林搞个旗舰体验店,北京同事调侃“这是要把老德的娘家搬过来哟”。
别说别的,前天店里一位德国小伙试驾完M9顺手拆下后排头枕看了看,嘀咕说这皮料摸着像意大利那家的,说不定有合作,等查就没实锤。回头再看朋友圈,老王说欧洲人现在一开口买中国新能源都是先问“有华为智驾?”甚至还有小众声称,问界车尾灯造型被巴黎设计圈拉到帖子讨论,说是剽窃德式极简,但厂家没搭理。噢顺带一提,欧洲版的电池包做了加厚,听德国电池供应链圈子里有传闻,说是特意做了抗低温处理,但这个官方没细说。
后来那德国小伙试驾回来,问我们M9能不能下雪天跑高速,销售跟他说:“电池有加热,底盘过硬,路滑管控还能提前预判。”他点头满意,说下个月再来提车。走之前还顺道拿了份试驾反馈表,说如果座椅再能有按摩功能就更好了,这一要求竟然被群里几个欧洲车友取笑,说中国智能化下次估计连咖啡机都能配进去。
至于以后,赛力斯是不是真能在欧洲“开花”没人敢保证。倒是维修师傅李大嘴私下搓麻将时讲一句,“只要技术不掉链子,德国人还是愿意用咱的东西,毕竟钱和体验都到位。”这一说也许道破了不少欧洲买家的心思。
全部评论 (0)